第十三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4/5頁)

但是事情就這麽怪,湖南人居然敢於反抗!在陸地,湖南人關門閉戶,拆毀橋梁,盡一切努力阻擋宋軍;在水路上,湖南人做得更絕,他們把船裝滿了巨大的石塊木料,沉在各個關鍵的水路灘頭,把宋軍水軍的路全都堵死。

事情嚴重了,慕容延釗向趙匡胤請示該怎麽辦。趙匡胤遠在千裏之外,倒沒覺得怎樣,只是給了周保權一句話——“大軍既拯爾難,何為反拒王師,自取塗炭!”

全部的意義都在最後的四個字,小心“自取塗炭!”但是湖南人沒有反應。那就沒有辦法,只有進兵了。這時,廝殺一生的慕容延釗很平靜,有進攻就會有反抗,這再正常不過了。可是在李處耘的心裏,就完全是另外一種事。

這是他第一次領兵出征(在他心裏,真正的主帥絕不是慕容延釗,以後發生的事更加證實了這一點),他絕不允許有人反抗他,讓他的事業有任何的差錯閃失。面對他,所有的人都應該像高繼沖那樣,自動走出城來,站在路邊等著他征服!

當年3月初,宋軍陸路由李處耘率先鋒前行,主帥慕容延釗統大軍隨後,出澧州(今湖南澧縣),攻擊的目標是湖南朗州。

才出澧州就遇到了湖南軍隊,悲劇就此發生了,李處耘一戰大勝,不僅殺了很多人,還捉住了很多人。他在俘虜裏挑出了幾十個肥胖的,然後架起了鍋,點起了火。他不僅把敵人扔進去煮熟了,還當著其他俘虜的面,要自己的士兵吃了下去……

回憶人類有史以來各種族的全部歷史,大批虐殺俘虜,幾萬幾十萬地殺也屢見不鮮,可就算是納粹德國的集中營也僅僅是用毒氣集體殺人,死後才收集人的頭發、金牙等值錢東西;以屠城滅國著稱的蒙古人,在最初的野蠻時代,鐵木真的敵人劄木合也僅僅是把敵人扔進鍋裏煮熟,可也沒吃下去……李處耘當時並沒有瘋,他事後更加沒有後悔,他的目的達到了,湖南人真的怕他了,就在3月10日,他就攻進了湖南的都城朗州,殺了主戰的張從富,抓住了十一歲的小孩子周保權。

可是他的勝利,並沒有給他帶來他期盼的榮耀。人,可以殺人,但是,要有起碼的底線!

戰報很快就傳到了趙匡胤的手裏。喜訊,從出兵到現在,不超過一百天,實戰中兩天之內收服荊南,十天之內攻破湖南,生俘高繼沖和周保權,堪稱戰果輝煌,共得十七州、八十三縣共二十三萬七千戶人口。

大功告成。

但是趙匡胤卻沒法高興。因為這並不是他想要的勝利。

勝利,有時真的並不是一切。他出生在五代十一國裏,成長和拼殺在五代十一國裏,他的功名富貴,甚至他的名聲家業都與刀劍廝殺密不可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就喜歡它們。我們不要忘了,就在趙匡胤少年時離家出走,落魄到走投無路時,他都沒有允許自己墜落。歷史早就證明,趙匡胤善於殺人,但不以殺人為樂。

我想,他始終都有一個疑問,這個疑問想隨著他的成長,隨著他遇到柴榮去爭戰天下而逐漸地清晰。那就是,刀劍到底能給他帶來什麽?

這是個終極問題。裏面包含著另一個極其深刻的內核,即他憑著刀劍為生,最終能走到哪一步?具體來說,他能超過柴榮嗎?

以柴榮之強,有生之年無日不征無日不戰,嚴於律己,也苛求於人,雖然活得痛快淋漓,可是最後怎樣?以刀劍之利威服天下,難道刀劍還能千年不損?柴榮的教訓就是他把自己都當成了一把刀,哪裏有事哪裏到,最後終於強不可久,一刀砍得崩了刃。

所以再不能那樣了。於是趙匡胤開始派部下出兵,而且選身邊的親信來做監軍。既要勝利,更要人心。他深深地懂得,他的是他的,而別人的,一但搶到了手,也就是他的了。所以一定要珍惜。

可是李處耘這個該死的混賬東西,勝仗人人都能打,沒見過他這麽幹的,難道湖南人已經頑固到只有把他們扔進鍋裏煮熟了再吃下去,才能讓他們服從?!趙匡胤痛心疾首,他明白,這是一個標準的五代十一國時期的勝利,為了勝利不顧一切。可這不是他想要的!

弊病馬上就出現了,周保權雖然被抓住,但是湖南民憤大起,兵民齊叛,朗州城都在叛兵亂民的威脅之下了。李處耘,現在你的大鍋還夠用嗎?要不要我從開封給你送一些去啊?

而且不止如此,殺過人的李處耘性情大變,不僅對外兇殘,在自己的軍隊裏也開始嚴刑峻法毫不留情。尤其是主帥慕容延釗的士兵,只要有錯,李處耘直接殺伐決斷,一點都不請示全軍的主帥,在他的心裏,監軍,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最高領導!

後果是嚴重的,慕容延釗帶病出征,連氣帶累,從此一病不起,回後不久就死了。這時回頭看一下,李處耘的功勞在哪兒?以荊、湖弱小之地,派慕容延釗這等大將出征已經是大材小用,只為必勝,也一定必勝!可是李處耘把所有一切都弄變了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