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因――我本亂世一根草(第3/7頁)

在這一百四十九年裏,層出不窮的死太監們可以隨意廢立李世民的子孫,天下所有事情都由他們操辦,雖然他們也是人,也有人權和參政的欲望,但是做出來的事也真是他媽的太混賬了些(原諒我的粗口,比起這些太監的所作所為,我恨不得自己就是朱溫),真是死不足惜。只不過,誰也不會料到,幹掉他們的人居然會是朱溫,這也許就是惡人自有惡人磨吧。

這之後,朱溫把長安拆了。長安城的宮殿和所有民宅全部拆毀,百萬市民立即赤貧。長安,這座先後作為中國首都長達一千零三十八年之久的顯赫巨城,就這樣被徹底毀壞,永遠喪失了被選為帝都的資格。朱溫帶著皇帝和長安全體市民一起回了他的老家根據地開封。

朱溫像曹操那樣把皇帝弄到手,卻沒耐心長時間地養著。僅僅四個月之後,他就幹掉了當時的皇帝李曄,立李曄的兒子李柷即位。三年後,他命令李柷禪讓。偉大的唐朝終於在名義上也徹底地滅亡了,後梁建立,國都開封。

這個消息讓天下亂上加亂,所有的節度使們一起大罵朱溫亂臣賊子,然後都忙著在自己的地盤自立為王,五代十一國正式開始。他們的帶頭大哥朱溫,在當了六年皇帝(死的前一年還屠城)之後,被他的兒子一刀幹掉。十一年後,記憶力很好的沙陀人等到了機會,他們這時的首領李存勗奇襲開封,把姓朱的人連根拔起。

沒有梁了,現在的主人又姓了唐。只不過,它們都是“後”。

這之前,北方的桀燕帝國,西邊的岐王國,都已經被李存勗先期做掉。如果去掉它們,加上北漢,那麽就是“五代十國”。如果保留它們,就是十一國。

出生在後唐

後唐莊宗李存勗之後是後唐明宗李嗣源,這位陛下喜歡幹的事是拜月梵香,同時喃喃自語,他通常都會這樣說——天啊地啊,你們都知道,俺本是個蕃種土包子,被人強迫的才做了皇帝,可不是俺自願的。你們就早點降下來個聖人吧,好把俺趕下台。(某蕃人也,遇世亂為眾推戴,事不獲已,願上天早生聖人,與百姓為主)

歷史證明,他的確是個蕃種土包子,他忘了,偉大的天可汗李世民的身上就流淌著蕃種鮮卑人的血液,虧他還宣稱自己是大唐王朝的合法繼承人。

不過聖人真的降下來了,就在離他皇宮不遠的夾馬營。趙匡胤出生了,那一天是公元927年3月21日,為後唐天成二年。

李嗣源癡癡地等待,並不知道他的祈禱已經成功。他沒興趣東征西討,怕搶了未來聖人陛下的功勞,而沙陀人的軍威也讓其他的“皇帝”們對他沒興趣。就這樣,一連八年沒有戰爭,後唐境內風調雨順,連年豐收,李嗣源過的是小康生活,連帶著在他身邊討生活的趙匡胤一家也過得下去。

可是李嗣源畢竟老了,他死了,他的兒子李從厚接班。李從厚沒事找事,在公元934年做了一件事,表面上看很簡單,就是讓他的義兄李從珂搬個家。也不太遠,就是從陜西鳳翔搬到山西太原。按說太原總比鳳翔大,職務上也是平級調動,明明是偏向自家人,可李從珂的反應卻是突然抓狂,他直接起兵,攻陷洛陽,把本已經棄位逃跑的李從厚抓住幹掉。

李從珂真是瘋了嗎?當然沒有,雖然他義弟的皇帝寶座讓他流口水,可要他主動造反,還真沒這麽利索。只不過那個年月皇上如果讓節度使搬家,潛台詞就是要你去死。一旦節度使離開根據地,失去自衛力量,在途中就可能被一紙詔書賜死。與其死得那樣窩囊,為什麽不明刀明槍地幹上一仗?

這是場流了血的政變,規模之大,包括換了皇上。可是像奇跡一樣,事變過後,趙匡胤一家人安安穩穩的,毫發無傷。最神奇的是一家之主趙弘殷居然還在新皇帝的禁軍中找了份差使,而且還是個官,一點都沒受影響(可見趙弘殷先生絕對沒有貼身保護當時逃難的主人李從厚陛下,他失職了)。

成長在後晉

不管怎樣,趙匡胤仍然在平安地長大。可是只過了三年,在他十歲時,發生了一件事。當時還是個小孩子的他絕對不會想到,這件事成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麻煩,同時也是他子子孫孫永遠都搞不定的任務。起因是皇帝李從珂也犯了前任皇帝李從厚的毛病,要他的姐夫,河東戰區節度使石敬瑭也搬個家。

石敬瑭再度抓狂,但沒有馬上起兵。理由很簡單,他沒那個實力。可是他絕對不想等死!怎麽辦?討伐他的軍隊已經在路上了,千萬把刀子正在向他越逼越近!

一定要想出個辦法來……辦法有了。他想到了契丹,他要向契丹求救,用土地換生命——用中國的土地換他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