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軍閥混戰,漢帝國終將末日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公元184年的東漢朝廷,君臣都在變著花樣作死。漢靈帝正想方設法斂財,朝裏的諸公也正忙著爭鬥,清流要整死宦官,宦官也要整死清流,外戚一會兒幫宦官,一會兒幫東林黨。大家正打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突然“砰”的一聲,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黃巾起義了。

其實在公元183年,就已經發生了全國性的大旱,不少地區顆粒無收,而喜歡作死的漢靈帝竟然不減賦免稅,這簡直就是“官逼民反”的節奏啊。於是在重災區冀州,跳出來一個叫張角的人,自稱“天公將軍”,號召已經吃不上飯,眼看就要餓死的災民:“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蒼天”指漢王朝,漢代官員軍隊的衣服以蒼青色為主。“黃天”是指黃巾起義軍。而且根據五德始終的說法,漢為火德,火生土,而土為黃色。戴上黃頭巾,就能滅了漢朝,天下大吉了。大夥一聽眼睛都紅了,操起砍柴的柴刀,割麥子的鐮刀,刨地的鋤頭,燒毀官府、殺害吏士、四處劫略,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了起事,黃巾軍勢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動京都。

其實,張角要起事已經預謀了很久了。在黃巾起義之前,東漢就已經有了許多的地方起義,而這些起義幾乎都打出了某位尊神的名號,並以其為領導者的自稱。據史書記載,黃帝、黃帝子、黑帝、無上將軍、真人、太初皇帝等旗號都打出來過。這些名號,並不是隨隨便便打出來的,每種名號都代表了某種宗教信仰。雖然這些起義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給了不安分的張角一個很好的借鑒:以宗教的名義發動農民起義,很有效;同時張角也得到了一個寶貴的經驗:這些宗教都太沒有組織性了,簡直就是烏合之眾。

因此,張角準備自己創立一個宗教,然後在合適的時候給腐敗的東漢一刀。張角領著兩個弟弟張寶、張梁,創立了一個叫太平道的組織。為什麽叫這個名字呢?因為張角有一部號稱天授神書的《太平經》,故以此為名。

張角擔任太平道的掌門人,自稱大賢良師,持九節杖,在民間傳統醫術的基礎上,加以符水、咒語,為人治病。並以此為掩護,廣泛宣傳《太平經》中關於反對剝削、斂財,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觀點,發展了很多信徒。張角又派出八個弟子,到四面八方去宣傳教義,發展徒眾,“以善道教化天下”。十余年間,太平道信徒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達數十萬人。信徒主要是農民,也有城鎮手工業者,甚至個別官吏、宦官也都入了教。張角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即教區),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負責統領。

公元184年,張角眼看起事的時機差不多了,就準備在這一年的三月五日舉行大起義,命令各方首領及信徒開始著手準備。一大方的渠帥馬元義潛入京城洛陽,發展了宦官中常侍封谞、徐奉為內應,準備裏應外合。可是在起義前一個月,太平道教徒濟南人唐周叛變,向東漢政府告密,起義計劃泄露。張角鑒於起義之事已暴露,當機立斷,連夜通知三十六方,即刻舉行起義。於是,轟轟烈烈黃巾起義爆發了,以勢不可當的姿態席卷全國。

漢靈帝一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了手腳,趕緊讓大將軍何進率左右羽林軍駐紮在都亭,把京師守住;又命令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都駐紮上軍隊,這下才稍微放心點了。接著就下詔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這時候有個叫皇甫嵩(東漢末名將)的上諫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強(東漢宦官)又對靈帝上言:“黨錮之禍積怨日久,若果與黃巾合謀,恐怕已經無救了。”漢靈帝接納提案,於是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眾將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然後拜盧植為北中郎將,命護烏桓中郎將宗員任其副手,率領北軍五校(即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營)的將士,前往冀州與張角主力周旋。又拜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各領一軍,討伐潁川一帶的黃巾軍。

漢軍在首戰並未得利,這年四月,朱儁軍就被黃巾波才(黃巾軍將領)擊敗,把朱儁圍困在長社(古縣名,治所在今河南長葛東)。皇甫嵩趕緊過來支援,一起進駐長社防守,卻被波才率大軍圍城,漢軍人少,士氣低落。

五月,京師又派曹操率軍支援皇甫嵩。不過援軍快到時,皇甫嵩已心生一計,傍晚時分吹起大風,皇甫嵩命士兵手持火把暗暗出城,利用黃巾軍營寨周圍的雜草,用火攻大破敵人,大呼進攻,城上亦舉出火把響應,皇甫嵩以鼓助戰,沖入敵陣,黃巾軍大亂,四處奔走。加上曹操的援軍到了,黃巾軍被皇甫嵩、朱儁和曹操三面夾擊,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