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契丹勢盛何以制,將軍白頭待後人

和王彥章攻克德勝南城的軍報,一起送到興唐府的,還有契丹南侵的緊急軍情,作為幽州盧龍節度使為大唐坐鎮北方的李存審,不得不結束他在興唐府養傷的日子,回到幽州主持軍事,抵禦契丹侵擾。

“學生聽說草原民族南侵,多喜歡選擇秋高馬肥的時節,如今只是春夏之期,契丹為何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南下?”在李存審的東書房,前來拜見兼送行的李從璟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看著這個相識未久,但卻令自己很滿意的學生,李存審道:“尋常時候自然是如此,但是如今不同了,你可知現如今的草原局勢?”

“學生只知道前些年耶律阿保機統一了漠北草原,其余卻是知之不詳。”李從璟沒有妄加推測,而是虛心求教,“草原如何,耶律阿保機如何,還請老師指點。”

李存審整理了一下思路,為李從璟娓娓道來:“先說草原。唐朝初年,草原上突厥最為強大,當時與太宗皇帝在長安城外簽訂白馬之盟的頡利可汗,便是突厥的一代雄主,之後頡利可汗為太宗皇帝所敗,突厥也隨之分裂,始有回鶻、奚、契丹相繼稱盛的局面。”

白馬之盟李從璟是知曉的,當時李世民初登大寶,中原因為連年征戰而國力凋敝,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多次合兵數十萬南下,竟然被他們打到了渭水河畔,李世民忍辱負重,為與突厥罷兵,與頡利可汗在渭水便橋上殺白馬為盟,給了許多金銀財貨,才讓突厥退兵。

之後李世民奮發圖強,厲兵秣馬積蓄實力,終於出兵深入草原,蕩平頡利與突利,這才有後來李世民“天可汗”的榮耀。說起來,這也是一段如勾踐一般,臥薪嘗膽最終報仇雪恨的故事。

李存審繼續道:“契丹本是鮮卑族一支,散居潢河兩岸,趁唐室衰微之際,行亂臣賊子之事,東征西伐,遂成北方強國。其國分八部,每部各有酋長,並公推一人為領袖,耶律阿保機成為八部首領之後,經常南侵,攻陷城邑,擄走中原百姓,迫使他們辟土墾田,由是人口劇增,國力日盛,遂成北方大患。”

聽到這裏李從璟暗自點頭,看來這個耶律阿保機確實是個人才。其實這天下任何成大事者,都是先積蓄實力,有了人有了錢糧之後,才能爭雄天下,成一代雄主。

“如果說僅僅是這樣,契丹雖為大患,卻也不足以能撼動我九州河山。從璟,我且問你,若你是耶律阿保機,到了這個時候,接下來你會怎麽做?”李存審望著自己的得意門生,問出了這個問題。

李從璟方才也在思索,若僅是如此,契丹強則強矣,但日後要侵入中原,助石敬瑭滅後唐,又在石敬瑭死後輕而易舉滅後晉,卻還是力有不足,就更別說面對日後宋太宗北伐的久戰強兵,都能次次大勝了。

李從璟想了想,試探著道:“觀阿保機的行為,此人應該野心極大,契丹八部,他應該是想統一他們,做真正的主人的,但那時他雖勢力日盛,卻還不足以攻伐其他八部。況且阿保機勢力漸大,容易引起八部忌憚,受到聯合打壓排擠,以學生之見,接下來,阿保機當擺脫這種困境,去積蓄實力,以圖來日。”

說到這,李從璟內心嘆息,阿保機當時的處境,和他現在何其相似?

“你說的分毫不差。”李存審向李從璟投去贊賞的目光,繼續為他解說,“阿保機做契丹八部統領時,用權勢之便,鑄造了一座漢城,效仿我幽州制度,整治城郭,立官置吏,井井有條。在八部酋長不滿之時,他主動提出不再統轄各部,只統領漢城,自成一部。如此,八部酋長自然答應。也因此,阿保機得以擺脫束縛,在漢城練兵造械,並以漢城為根據,四處略地,實力一復一日膨脹了。”

李從璟越聽越心寒,這個阿保機,真是深得建立霸業之道的精髓啊。

只不過既然阿保機能這樣做,並終成霸業,百戰軍要成事,是否也可以借鑒這樣一條路?

見李存審看來,李從璟接話道:“到了這個時候,當阿保機實力漸漸超過八部酋長,他便要對這八部開刀了。”

李存審點點頭,嘆道“確實如此”,懷著復雜的心情道:“阿保機決定對八部動手後,以漢城的鹽、鐵供給八部,並對他們說‘今我有鹽池,為諸部供應食鹽,諸部得了鹽,難道不知有鹽主,為何不來謝我?’八部酋長於是帶牛、酒等物,與阿保機鹽池相見,以作酬謝……最後,酒宴之上,阿保機殺盡八部酋長,並派遣早就集結好的大軍,攻打八部。八部不敵,阿保機遂成契丹國主,漠北草原,至此盡入阿保機之手。”

李存審說完,師徒倆相視嘆息,竟然一時無言。

李存審嘆息是為九州憂慮,李從璟除此之外,也在為阿保機的霸業之路感嘆,心道:大丈夫,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