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兵圍襄陽(第2/3頁)

倉皇之中,蔡瑁令張允和文聘兩人,率著荊州水軍的潰軍,急急的往漢水下遊方向而逃,雖經騰蛟軍極力攔截,終究是逃出了大半。

而蔡瑁本人則在魏延率著一幹親兵的護衛之下,匆忙退入襄陽城。對於蔡瑁來說,水軍可敗,但是他卻不能離開襄陽城,如今劉表病危,一旦蔡氏失勢,則他將死無葬身之地。

黃昏之前,公孫白終於看到了襄陽城。

這座荊州的治所,巍巍立於漢水之畔,那高聳綿長的城墻,彰顯著它荊州核心的地位。

“這就是傳說中的襄陽城,果然是不同凡響,劉表,多謝你花了這麽多時間,幫我公孫白打造了這麽一座風水寶城……”

公孫白望城興嘆,腦海中,那些關於襄陽的記憶一樁樁的翻起。

原本的三國歷史中,襄陽城就像是魏國插在吳國眼皮子底下的一根釘子,使得吳國即使殺敗了關羽,奪取了江陵等要地,卻依然日夜難安。

當年的南宋,在襄陽阻擋蒙古大軍數十年,最後一戰更是堅持了六年之久,最後正是因為被蒙古軍攻破了襄陽,喪失了長江中遊的門戶,最終才致亡國。

襄陽城有多重要,公孫白是再清楚不過,而現在,這座傳奇般的城市,離公孫白就只有咫尺之遙。

當天,公孫白會合二十五萬大軍,從北東西三個方向,對襄陽完成了包圍。

而在徐庶的建議下,公孫白特地留下了南門不圍。

襄陽城軍民人心惶惶,多半都在想著南逃,而公孫白一旦把四面圍死,反而會促使敵人決死守城。

城內還有八九萬大軍,如果敵人死守的話,想要強攻下襄陽這座天下堅城實在不是件易事,即使攻下,己軍也必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是公孫白不想看到的。

留下一門不圍,也就等於給襄陽人留了一條生路,讓他們多了一個棄城而逃的選擇。

……

襄陽城。

百官朝會殿大堂中,一片死寂。

形容枯蔞的劉表,無力的坐在那裏,蒼老的臉上如死灰一般黯淡,若非身旁的宦官扶持著嗎,恐怕已站立不穩。

那雙眼睛中,憤恨、失望、驚恐,諸般復雜的神色在閃爍。

階下文武眾僚,那些平素高談闊論的名士們,此時都仿佛啞巴一般,閉口不言,連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他扭頭朝蔡瑁望去,卻見的蔡瑁已完全萎靡得像條死狗一般,低垂著頭,不知在想什麽。

他再充滿希冀的將視線望向劉備,卻見得劉備的視線和他碰了一下之後便慌忙躲開,不覺心頭愈發憤怒起來。他之所以留著劉備,而且甚至在蔡瑁與劉備之爭中屢次偏向劉備,無非是想讓其文韜武略為己所用,想不到此子不但大敗而回,而且也一樣束手無策。

劉表環視了一眼眾屬下,無力道:“燕賊二十五萬大軍圍城,水軍也被擊敗,爾等可有應對之策。”

回應劉表是一片寂靜。

如今危機的情況下,那些善談的名士們,這時卻無人敢吱聲。

劉表越看越怒,厲聲道:“朕養你們這麽多年,而今我大漢逢得大危。你們怎的一個個都變啞吧了,說話啊!”

一向喜歡養士的劉表,這時心裏邊是極失望。這時才真正意識到,自己養的全是一群廢物。

“陛下,我軍精銳盡喪。連水軍都敗了,如今大軍圍城,襄陽實難再守。何況燕軍橫掃北地十州,連鮮卑和匈奴都被滅了,依屬下之見,不若……”

終於有人開口了,說話的是荊州士族韓嵩,他只說了半句話,卻始終沒敢說下去。

劉表怒道:“不若什麽?”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天下大勢已定。袁紹四世三公,坐擁四州之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坐擁中原五州之地,都被公孫白輕易擊敗。如今襄陽城又成為孤城一座,拿什麽與公孫白抗之?不若就此開城投降,免此荊襄之地受那戰亂之苦,功莫大焉!”

眾人嘩然大亂,紛紛擡頭望去,卻見得說話的正是荊州名士,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時任南漢國太常之位。

劉表指著他,氣得全身直哆嗦,差點一口氣沒上來,許久才稍稍平定下來:“來人,拉下去斬了!”

話音剛落,幾名如狼似虎的虎賁立即一擁而上,將王粲一把扭住,就要往外推出去將其斬殺。

哈哈哈~

卻見王粲仰頭爆發一陣大笑,笑罷之後,滿臉神色淡然,回頭對劉表高聲道:“自古忠言逆耳,王某雖知犯忌必死,卻仍冒死直言,實乃自尋死路,但問心無愧也!”

就在那一刹那,奇跡出現了,劉表竟然被他氣勢所懾,又向來欣賞他的才學,擺了擺手撤回了旨意:“罷了,將此狂徒逐出殿外,無朕宣召,不得入內。”

一旁的諸葛亮不禁苦笑搖頭,心中暗道:“賣主還能賣得如此道貌岸然、理直氣壯的,倒是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