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南朝“最弱王朝”陳朝(第4/6頁)

陳霸先過世後,他的事業並沒有因為他的離開而終止,此後相繼登基的陳文帝和陳宣帝,都是陳朝歷史上的英主。這段時期,也是南北朝晚期又一個難得的“中興”:文宣中興。

繼陳霸先過世後登基的,是他的侄兒陳蒨,當時的爵位是“臨川王”,和他的叔叔陳霸先一樣,他的登基,一樣是臨危受命。

陳霸先過世時,陳朝的內外局勢依然非常兇險。當時陳霸先的兒子陳昌在和西魏的戰鬥中被俘,一直被扣押在長安。為了抵禦北朝的軍事威脅,陳朝的大將也大多擁兵在外,一旦“接班人”懸而不決,兵變外加敵人入侵,都是很可能發生的。所以陳霸先死的時候,陳朝秘不發喪,密令臨川王陳蒨入京,在侯安都、蔡景力等重臣的推舉下登基。當時的情況是,陳霸先的遺孀章皇後不同意侄子接班,陳蒨本人也覺得資歷不夠,幾番推辭。大將侯安都急了,當場抄家夥面見章皇後,逼著章皇後下了懿旨。“趕鴨子上架”下,陳蒨最終迅速登基,這就是陳朝歷史上的第二個皇帝陳文帝。這個侯安都是陳霸先的親信部將,侯景作亂時代開始跟隨陳霸先,多年以來立功無數,他絕不是有勇無謀的粗魯之輩,相反很有政治眼光。王僧辯欲迎立蕭淵明時,也是他力勸陳霸先起事,才堅定了陳霸先的決心。否則,也就沒有後來的陳朝了,這一次他擁立陳蒨,同樣因為他有眼光:在陳家的宗室中,陳蒨是唯一一個有能力繼承陳霸先大業的人,從平定兩廣開始,陳蒨就是陳霸先的得力助手,多年南征北戰見過大陣仗,既有政治經驗也有謀略,這也是百廢待興的陳朝,唯一需要的皇帝。

事實證明陳朝臣將們的選擇沒有錯,陳蒨登基後,主要工作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他繼續陳霸先時代的移民政策,遷移兩廣人口到江南,同時實行屯田,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江南的人口和經濟,在他在位期間繼續發展起來。對外戰爭方面,陳蒨也不含糊。陳霸先時代沒有徹底剿滅的軍閥王琳,趁陳蒨新登基再次起事,反被陳蒨在蕪湖一通猛打,全軍覆沒。公元561年,他又打敗了北齊的南征大軍,大漲了陳朝的國威。

陳蒨在位的時候,也遇到了他叔叔陳霸先遇到的問題。這時候另一個北朝政權西魏使壞,故意在陳蒨登基後放回了被其扣押的陳霸先親子陳昌,企圖挑撥陳朝內鬥。陳昌也很配合,在回陳朝的路上,就寫信大罵堂兄陳蒨“奪位”,起初陳蒨幾度安撫,一路上又送禮又封侯,但陳昌就是不買賬。關鍵時刻陳蒨很會“裝”,故意當著侯安都等重臣的面長籲短嘆,假裝說要把皇位“禪讓”給陳昌,自己找地方養老。百官們哪肯答應,當下萬眾一心:幹掉這個不知好歹的陳昌。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受陳蒨的指使,大將侯安都假意“護送”陳昌回建康,路上發動突襲,把陳昌五花大綁扔進長江裏喂魚。初登基的陳蒨小施手段,就除掉了這個帝位的最大威脅,事後他更會裝,先假裝宣告全國,說陳昌路上“溺水身亡”,接著大辦喪事,痛哭流涕,好一派兄弟情深的模樣。接著他又“厚道”了一把,不惜割讓了大片江淮國土,從西魏手裏贖回了同樣被扣押的親弟弟陳頊。但“厚道”的陳蒨,最後卻沒有放過對他登基有大功的侯安都,當然這也是侯安都自己惹的禍。在平定王琳之後,侯安都成了陳朝的“征南大將軍”,儼然朝廷裏“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他也越發不拿陳蒨當幹部,總覺得這個新君軟弱可欺。不但自己招攬了許多文臣武將,甚至在陳蒨整頓吏治的時候頂風作案,包庇和自己有瓜葛的貪官汙吏。有一次陳蒨在宮中舉行宴會,侯安都喝高了,竟然躺在陳蒨的禦座上高聲呼喝,“政治影響”壞到了極點,如此囂張跋扈的人物,當然不能不除。對侯安都,陳蒨也很隱忍,每次侯安都囂張,陳蒨都好言撫慰,擺出“仁至義盡”的模樣來,公元563年,陳蒨假裝召侯安都全家入宮赴宴,席間酒過三巡,突然翻臉宣布侯安都罪狀,把他全家當場逮捕。之後侯安都被“賜死”,但家族並未被株連,陳朝最大的權臣,就這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除掉了。

縱觀陳蒨在位的表現,主要“套路”就是先示弱,裝無能,趁對手麻痹的時候,突然致命一擊,可謂心計深重。憑其心計,他除掉了與他爭位的堂兄陳昌,殺掉對他有擁立大功的侯安都,擊敗了北齊的進攻,剿滅了王琳的叛亂。同時他也很會“立牌坊”,比如他曾下詔全國節儉,立法打擊權貴奢靡,懲辦貪官汙吏,他自己也恭行節儉,縮減開支,並且友愛自己的宗室兄弟,不惜割國土換親弟弟。這一切的結果,就是他在位時期,陳朝日益強盛,經濟日益復蘇,百姓安居樂業。雖然後世對他的行為褒貶不一,但他確實是一位振興社稷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