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為劉備做嫁裳的劉表(第2/3頁)

這時候的劉表,已經在東漢朝廷裏“中庸”了好多年。“黨錮之禍”結束後,他先做了大將軍何進的幕僚,何進因為和宦官不和,企圖邀請邊將進京誅殺宦官,卻被宦官們搶先一步殺害。接著董卓進京,把持大權。劉表僥幸在這場大亂裏保住了性命,這期間宦官得勢的時候,他不得罪,後來董卓來了,他照樣服服帖帖,已經成了典型“墻頭草”人物。王睿死後,董卓面臨北方各路梟雄的討伐,需要一個聽話的老實人來鎮守荊州。素來老實巴交的劉表,就成了最好的人選。

公元190年,劉表來到荊州,這時候的荊州,已經盜賊四起、亂兵叢生,荊州北面的袁術,東面的孫堅、黃祖,都有吞並荊州之心。劉表到荊州後,獨自騎馬來到荊州重鎮宣城,荊州兵亂時,當地有名望的世家大族都在這裏避難。宣城的周圍,有大大小小數股流賊,城裏的人根本不敢隨便出門。劉表不顧危險只身前來,在當地面見世家大族,爭取他們的支持,其一身是膽,讓各位士族們極為佩服,紛紛給劉表出錢出糧。劉表因此有了第一支效忠他的軍隊,以及兩個堪稱左膀右臂的將領:崩越和蔡瑁。

有了兵將錢糧,換了別人,就該開打了,但劉表堅持不打,他此時只有一個想法:荊州不能再打仗,也不能再亂下去了。在和崩越、蔡瑁商議過後,劉表采取了“先仁義”的路線,無論是當地的名門望族,還是草寇梟雄,他都以拉攏為主。他拉攏人的方法很誠懇,對荊州當地的叛亂軍隊,即使是投降後又反叛的,他也非常寬容,歡迎對方再投降。比如江夏著名的賊寇陳生,起初想和劉表爭個高下,被劉表打敗後,眼看就要被斬盡殺絕,劉表只身騎馬來到陳生大營,最終說服他投降。如上種種,讓荊州的戰亂日少。同時他還勸課農桑,在荊州當地發展生產,安撫流民,原本一片亂象的荊州,很快就穩了下來。

內部穩定了,荊州的外部威脅卻還在。物產豐富人口眾多的荊州,在當時是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而這塊肥肉的守護者,又是老實人劉表,這讓許多梟雄有了吞並荊州的想法。當時北方實力分為“朝廷”和“盟主”兩派,所謂“朝廷”,就是董卓把持朝政的東漢中央政府;所謂“盟主”,就是袁術做老大,北方各路諸侯的反董卓聯盟。這兩邊都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劉表來說,都是不能得罪的。劉表也確實做到了兩頭不得罪,他主動向董卓上表效忠,並且拒絕參加“反董卓聯盟”的討伐大軍;對“反董卓聯盟”的掌門人袁紹,也是極力巴結,經常搜羅大量財寶相送。他的苦心得到了回報,本來荊州北面的袁術一直想吞並劉表,但是得到劉表好處的袁紹,及時勸阻了袁術。而北方的董卓,也對劉表很放心,在反董卓聯盟勢力日大時,更一心拉攏他,荊州,也就暫時獲得了和平的環境。在這個和平環境下,除了發展生產,劉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興文教”。他是儒生出身,對文化教育非常重視,在荊州各地興建學校,甚至自己做老師在學校講課。當時北方戰亂,大批士子南逃荊州,對這些人劉表很禮遇,不但給他們財產和土地,更資助他們進行研究工作。這時期荊州“精神文明”建設很突出,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荊州學正是在此時形成,後來南北朝文化的交流,也是以此為起點。

劉表的“物質文明”建設更突出。在“恭順”的外表下,劉表的地盤一直在擴張。他雖然不與北方的各路梟雄為敵,但是對南方的各族政權卻毫不客氣,用了3年時間,相繼吞並了湖南等地大片地區。他用人很有特點,除了禮聘北方文士外,他的麾下各色人物眾多,包括當地的土匪、少數民族領袖。如此魚龍混雜的局面,劉表堅持“用人用其長”,凡是有能力的,一律不問出身,唯才是用,這在門第決定地位的三國時代,是非常難得的。此間,他還廣施“德政”“愛民養士”, 尤其這時候荊州外來人口達到高潮,大批北方漢民進入荊州,和當地人相處雜居,劉表將北方移民大部安置在無人居住的山川丘陵地帶,荊州經濟的發展,也正是從此開始。到了公元192年董卓敗亡時,劉表已經有了“土地數千裏,帶甲之士十余萬”。在各路梟雄的眼皮底下,劉表崛起了。

再造荊州的劉表,更有東漢末年大多數官員不具備的品質——清廉。他是一個生活簡樸,為官廉潔的官員,多年以來嘔心瀝血,他的家中竟然連存款都沒有。與之對照鮮明的,就是蒸蒸日上的荊州經濟。因為劉表的“中庸”,荊州的軍民過上了太平日子,魯肅就曾很羨慕地對東吳孫權說,荊州有千裏沃野,這是帝王能夠稱霸的根本。劉表不想稱霸,他只想中庸下去,過一段舒心日子。在赤壁之戰中,他的生活著實很輕松。明末大儒王夫之在反思明亡教訓的時候,也曾把劉表拿出來說事,他說劉表“無顯著之膩,故荊州自若”,也就是說,劉表因為他的休養生息,給荊州帶來了幸福的和平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