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佐渡島之戰(第2/3頁)

由於日軍的頑抗,華軍前進的速度慢得難以使人相信,有時甚至停滯不前。問題就在於要一個個地包圍、摧毀他們周圍的日本人陣地。在小小的灘頭陣地上,最艱苦的地帶無疑是海灘以及海灘前面的水域了。午後,坦克登陸艇決定停留在射程之外,機械化登陸艇和小型登陸艇往返於坦克登陸艇和火力比較弱的海灘之間。

船上的中國士兵在甲板上如此安逸地看到佐渡島的突擊戰。廣播報道在繼續,望遠鏡裏展現出整個登陸的場面,海風陣陣,滔滔的海浪滾滾而來。當坦克登陸艇進入這一帶的海域時,就很難操縱,不太容易正常地在海灘停泊。輕型裝備小組的士兵們是趟著海水前進的,但他們又退了回來,與此同時,登陸艇接近了海灘,放下登陸跳板,大炮和運載工具在士兵們的幫助下前進。突然,他們的四周掀起了陣陣沙土,士兵們散開了,有些人倒了下去。再望遠處看,一群人使勁地拖著一門大炮,它的輪子陷進了松軟的沙土裏,在他們的後面,是另一批扛著沉重箱子的士兵。部隊不斷地湧上海岸,小艇一旦放下登陸甲板,士兵們就急忙跳下小艇,在細膩的沙土裏吃力地奔跑起來。接著,他們放慢速度開始行走。當這艘小艇收起登陸跳板準備返回時,另1艘登陸艇又在同一地方停了下來。海面激起一束束的水柱,日本炮彈不斷落在附近的水裏,於是這艘新到的登陸艇只好退了回去,在海面兜著圈子準備離海灘遠些的地方拋錨。日本大炮不斷轟擊著海灘,使得沙土陣陣濺起。海灘上橫七豎八地停著一些被擊毀和失去戰鬥作用的兩棲登陸艇、大卡車、吉普車以及反坦克火箭筒。為了掩護登陸部隊和避免傷亡,軍艦不斷運來武器裝備。同樣,救護人員來回不停地在各種軍械殘骸中收拾那些半個身子已被埋在黑色沙土裏的傷員。根據計劃,華軍在五天內就應該奪取佐渡島,但是,2月19日晚,部隊還沒有完成第一天預計路程的四分之一。1200名受傷者撤了回來,死亡人數還不詳。有50000名的部隊登上了海島,這麽多的士兵都擁擠在海島西南邊的一塊小地方。夜晚,中國艦隊對佐渡島進行了強烈不斷的炮擊。但是,炮彈打不到靠近部隊最近的日本據點。第二天一早,航空母艦上的飛機又出擊了,對暴露在地面的日本據點俯沖轟炸,直到晚上才停止。盡管如此,地面部隊當天也只前進了300到350米的距離,有些碉堡只有使用火焰噴射器、野戰炮才能摧毀,離海岸最近的日本碉堡仍然控制著海灘,迫使華軍的登陸計劃推遲了。21日,向海島進攻的速度還是很慢,但是海灘上的形勢有所好轉,日軍大炮火力已經不如原來那麽有力、那麽密集了。華軍的大批坦克登上了海灘。大家覺得,部隊上了岸就可以喘口氣,並調整一下隊伍了。在整個戰鬥中,航空母艦和佐渡島的南部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只是派出了飛機向佐渡島進攻。飛行的航程不斷由雷達掃描。將近17時,熒光屏上出現了一些可疑的斑點,但不知什麽原故,當時接收信號在幾分鐘內卻受到了幹擾。17時整,第一架日本敢死隊飛機沖撞在“神農”號的甲板上。自殺機器的概念在戰前就在日本產生了,它不是現代宣傳的產物。對於那些屬於日本封建社會的武士集團的全體日本人和大多數日本平民來說:任何結局都不能比斷然為祖國而死更合乎他們的願望了。人間的榮耀和進入祖先的天堂就是這種願望的最好的報酬。當日本的形勢發生困難時,日本指揮官必然地要利用這一感情上的合法手段。

為特殊的日本飛行部隊提出的宣傳口號是:“一機換一艦,英名存千秋。”只要有一架飛機在中國戰艦上爆炸,就可以把戰艦摧毀或使戰艦失去控制。由於軍艦受到重大損失,中國士兵的士氣將會低落,並放棄繼續進行戰爭的念頭。

許多敢死隊員很快被接納為“神風”部隊的成員。為此,他們得到了好處和特殊的榮譽,同時,給他們的家庭也增添了光輝。生前,他們都是民族英雄。在最後進攻的時刻,他們可以穿上傳統的禮服。至於他們的技術訓練則是極其簡單化的,因為他們的任務是:一旦發現目標,就不顧一切地全力出擊,直至把目標摧毀。因此,尤其在一開始,空中敢死隊得到的結果遠不如原先想象的那麽理想。然而,在中國海軍看來,這種進攻是一個非常危險和艱苦的階段。因為空中敢死隊得到了首先進攻航空母艦的命令。

194年4月21日,將近17時,三架敢死隊飛機撞落在“神農”號重型航空母艦的甲板上。盡管“神農”號沒有受到任何致命的打擊,但它也只好撤退了。霎時,又有兩架敢死隊飛機沖向了“寶雞”號護航航空母艦的甲板。其它軍艦上的士兵在昏暗的暮色中清楚地看見在撞擊之後,航空母艦上出現了火光。士兵們借助風向,聽到了好幾次爆炸聲,飛機撞擊甲板時發出的火光不斷從其它航空母艦上噴射出來。“寶雞”號被擊中後,采取了棄船措施,但兩小時後,這艘航空母艦便葬身海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