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雪國奇兵(第3/3頁)

在他們抵達挪威3天之後,一場暴風雪襲擊了哈爾達格地區,嚴重阻礙了野鵝隊成員們到達預定地點建立基地的計劃。在短短幾個小時內,嚴寒便降臨了。

挪威探險家阿蒙森和南希之所以在去南極探險之前來這裏訓練,原因就在於這裏有強烈的暴風雪。這裏甚至比南極更危險,因為這裏是一個高原,高原上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座山脈,哈爾達格山海拔3000英尺高,周圍全是平地,無遮無攔,因此山風的強度非常大,尤其是一邊刮風一邊下雪的時候,溫度一下能降到零下30攝氏度。暴風雪中,人們連眼前幾英尺近的距離都看不清楚,因此很容易走失、迷路。這樣惡劣的氣候就連經驗豐富的老登山者都膽戰心驚。

哈爾達格山上的暴風雪非常恐怖,它能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把十幾個人一起活埋。豐富的登山經驗、先進的登山設備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挖雪窖、搭窩棚等技術都是由老一輩遊牧人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用在這裏很恰當。為了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一定的膽識和豐富的知識是必不可少的,野鵝隊裏的年輕人都具備以上素質。公平地說,只有挪威人才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執行如此艱巨的任務。

為了抵禦暴風雪,黑爾貝格和保爾松扛著所有行李向附近一個山谷行進,他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就知道那個山谷裏有一個窩棚。令他們懊喪的是窩棚不見了,於是他們只好在漆黑的夜色、濃密的雪霧中尋覓歸路,去和其他成員會合(後來證實窩棚被挪到了其它地方)。

當天夜裏,他們試圖發無線電和英國聯系,但沒有成功。挪威狹長的山谷、陡峭的山峰、以及惡劣的天氣使通訊聯系經常成為大問題。在雪窩裏又躲避了一個夜晚之後,野鵝隊的4名成員又踏上了“沉重疲勞的旅途”。他們拖著重達250公斤的無線電設備、兩個蓄熱器、“尤裏卡”家用機械(與飛機聯系所需要的設備)、一個手動發電機、野外生存設備、一把噴成白色的“斯登”沖鋒槍以及4個人一個月的口糧。這些設備被分成8個重達30公斤的包裹。為了運送包裹,個人每天需要往返於出發點和終止點兩次。

野鵝隊成員們冒著風雪穿越了桑格達爾山谷,湖面上的冰還沒有完全凍實,高原上地勢崎嶇坎坷,不適合滑雪,厚厚的積雪直沒他們的膝蓋。雖然暴風雪小了,但他們的滑雪設備上結了厚厚一層冰,這使他們的行進更加緩慢。雖然他們隨身攜帶著滑雪蠟,但他們舍不得現在用,他們要留著等待破壞任務結束後撤退的時候再用。

滑雪是一項對體力要求很強的運動,因為滑雪需要肌肉、肺和心臟供應能量。當人筋疲力盡、營養失調、身處惡劣自然環境下的時候,滑雪簡直是一種煎熬,你只有穿著雪靴蹣跚而行。野鵝隊成員在英國接受的“肌肉訓練”幫了他們的大忙,使他們能夠克服這些困難。

對他們來說,另一個大問題是不能在空曠地帶飛速滑雪,因為他們需要靠近樹林,以便有木柴供應取暖。取暖非常重要,在嚴寒的氣候下,熱騰騰的飲食才能保證他們的體力。融化的雪水和流出的汗水打濕了勇士們的衣服,如果不烤幹,衣服會很快和肌膚凍在一起。

盡管他們想走直線到達預定地點,但在這個季節裏,他們路過的大多數河流都沒有結上堅實的冰,他們不得不繞道而行。少數幾處可以直接行走的河面上有大量的雪水,浸濕了他們的鞋子。他們行進速度非常緩慢,經常是一天只走了幾公裏。更糟糕的是,保爾松的一支滑雪棒折斷了,只有一個月之後他們才可能得到新的補給。

8月24日,野鵝隊成員終於到達了一個叫巴魯屯的農場,大家都筋疲力盡,又饑又冷。他們在農場發現了一些肉和面粉,抵達6天之後他們終於吃上了一頓像樣的飯。通常情況下,在危急時刻找個窩棚避難是正常的行為,在消費了別人的食物之後,他們應該留下相應的禮物表達謝意;但這一次不是通常情況,野鵝隊成員不得不進行偷竊。保爾松在日記中寫道:“抵達挪威的頭幾天,我們一直居住在帳篷和雪窩裏,帳篷被打濕後越來越沉重,我們知道附近一定有獵人的窩棚,我們想找個窩棚居住,因為這個季節裏窩棚中一定不會有人。”

令他們興奮的是,他們在農場裏找到了一個雪橇,更湊巧的是,那個雪橇居然是保爾松的舊物。“真的是很奇怪,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就擁有那個雪橇,戰爭開始的時候遺失了,當我們最需要它的時候,它居然又出現了。”保爾松這樣寫道。大家一致把這歸之於上帝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