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東西伯利亞草原之戰(第2/3頁)

“你要記住,”顏射告誡他說道,“不管遭到什麽樣的拷打,也不得向敵人說出我們這個FJS的存在來。”

“這不用你說我也知道。不過,既然敵人已經注意上我了,那我隨身帶著手槍也沒有什麽不可以的吧?打火機型手雷也用過了,敵人當然清楚我決非普通的通訊員……”

“那就只好這樣。不過,我還沒告訴你,就是被警察包圍,也只能靠你自己殺開血路。我們不想讓警察知道你是FJS的人。”

“明白。”楊銘筠回答道。接著他從槍械櫃中連肩套一起取出槍管又粗又長的“白蟒”牌左輪手槍,這種槍的槍身上有道通風肋條。跟霰彈槍一樣有肋條是為了通過肋條可以迅速瞄準目標。另外,形狀象鐵橋橫粱的肋條可以改善通風,以改善被強裝彈燒燙的槍管散發出搖曳不定的熱氣影響瞄準。槍的準星被銼成了半圓形,以便拔槍射擊時掛住槍套。擊錘挫得很短並挫去了棱角。後部的照門可以用銅幣代替改錐來上下左右移動。

和普通的手槍相比,“白蟒”的威力非同小可。從威力這一點來說,“白蟒”雖然不及人稱“血手”的“響尾蛇”(此槍若是手法拙劣的射手使用,其手掌往往會被猛烈的後座力震得鮮血直流,故有此名),但是“白蟒”有個好處,當子彈用完時可以轉用手槍專用子彈。這種子彈在平時很容易弄到手。另外,許多警察使用的“執法者”式的左輪手槍也采用這種子彈。

“白蟒”手槍和“響尾蛇”手槍的尺寸都是一樣的。不過,火藥量多的“白蟒”彈殼要長一點,因而手槍彈膛也長。同時彈膛壁也較厚實,以避免因發射壓力而發生炸膛。因此,“響尾蛇”的大威力專用子彈也可用於“白蟒”手槍,而“白蟒”的子彈裝進“響尾蛇”的彈膛後還透著一大截,是無法使用的。

楊銘筠取出一紙箱子彈。打開紙箱,楊銘筠裏面裝著50發槍彈。彈體上套著金屬套。特制輕量彈頭的頭上露著鉛。彈頭的尾部藏在彈殼裏,而且也被同彈體自為一體的金屬套套著。

這些子彈是楊銘筠親手改制的。彈頭減輕之後,大大提高了彈速和沖擊力,減少了後座力,但其威力仍足可以射穿兩台並棑著的汽車車體。

在往左輪槍裏裝填子彈之前,楊銘筠先脫下上衣,把肩掛式套吊在左腋下,插進手槍。一穿上外衣,從外面根本就看不出手槍的存在。楊銘筠的右手就象毒蛇進攻時三角腦袋一樣,閃電般地拔出手槍,左手掀著衣領,右手拔出槍的同時拇指已將擊錘扳起,楊銘筠朝著攝像機空射一槍。

從右手開始動作到擊錘落下,只用0.06秒。要知道,這不是從腰間的槍套,而是從腋下的肩套中拔槍射擊的時間。楊銘筠沒有理由不感到自豪。就是等對打開槍保險時才開始拔槍,也來得及將對方打倒。

楊銘筠拉開手槍彈倉的閂銷,向左推開輪式彈倉,裝上六發槍彈,然後將手槍插進肩套。接著,他將30發預備子彈裝進彈藥包後,連同新補充的打火機型手雷一塊塞進衣袋。

走出屋子時,還沒忘了對顏射說句玩笑話:“換下來的衣服,洗衣費就請部長代付啦。”

“你要小心。”顏射說道,“尤其是在東三省活動的時候,東北軍剛剛吃了日本間諜的虧,從上到下一個個都在火頭上,查得那叫一個嚴,你別冒冒失失的讓人當成日本間諜給抓起來,稀裏糊塗的丟了小命,到時候可沒人知道你老爹是誰。”

顏射說的,是指中國對日本宣戰後,東北邊防軍和日軍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展開的一系列激戰。在戰鬥一開始,人數和裝備都占有優勢的東北軍就對東西伯利亞的日軍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但沒想到卻被日軍完全洞悉,兵力較少的日軍集中兵力利用東北軍各集團軍之間的間隙發動了反攻,不但打退了東北軍的第一輪進攻,而且給東北軍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對於進攻的失敗,張作霖極為震怒,接連撤換了多名將領。在得知是日本間諜和漢奸的通風報信使得前線失利後,張作霖下令嚴查嚴辦,結果使得東三省及外兩省一時間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那些東北胡子兵自己的仗沒打好,凈找客觀理由。日本間諜能刺探到軍情,也是他們無能。”楊銘筠冷笑了一聲,“張學良那個花花公子帶出來的兵,能打好仗才怪。張大帥一世英名,都毀在這個不成器的兒子手裏。就他們那兩把刷子,還想抓到我?”

“也是,如果他們這樣的也能抓到你,那咱們這個組織還是趁早解散了的好。”顏射笑了起來。

“我走了。”楊銘筠向顏射擺了擺手,大踏步的走向了停車場。

顏射一直目送著楊銘筠在屏幕裏消失,他的眼前似乎又浮現出了自己當年的風雨歷程,他擡頭看了看墻上的座鐘,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拿起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