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哈爾西的慘勝(第3/3頁)

“美國人這一次吃的虧太大了。”吳佩孚嘆息著說道。

“日本人這一次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美國發動突然襲擊,難道真象外界所傳言的那樣,就是為了這石油嗎?”外交部長顧維鈞向吳佩孚投去詢問的目光,但吳佩孚象是並沒有感覺到,顧維鈞有些奇怪,隨即把目光轉向了楊朔銘。

“當然不光是為了石油,但這石油,的確也是戰爭的起因之一。”楊朔銘淡淡地回答道。

在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之後,中國國內的學者們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眾說紛紜。很多人認為,珍珠港事件的發生,其實是一場能源戰,說得更確切一些,就是日本因為美國對其實施石油禁運而采取的極端措施。因為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美國希望通過卡住能源供給來遏制日本的擴張。

學者們分析後認為,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盡管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機奪取了東西伯利亞的土地,但能源短缺仍然是日本稱霸世界的致命弱點。在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70%的國內石油需求來自於進口,而其中75%來自於當時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國——美國。

而日本此前一直對亞洲大陸虎視眈眈,目的就是為了掠奪自然資源。

日本對亞洲國家的威脅,顯然對美國的遠東利益構成了威脅,然而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也使羅斯福政府左右為難,孤立主義分子認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戰爭威脅的國家提供軍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對侵略國家實行經濟制裁。而且,在美國國會的壓力下,羅斯福被建議不能在太平洋與日本發生軍事沖突。

1940年7月,美國通過《出口控制法案》,該法案給了羅斯福以很大的便利,因為日本一旦發動新的侵略戰爭,他可以借助該法案對日本實施廢鐵和鋼材出口禁令,而且還可以擴大到航空燃料方面。在日本與德、意、蘇三國簽署盟約後,愈發引起了美國的警覺。羅斯福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華盛頓因此將支援英國置於無可爭議的重要地位。這些事態的發展最終促使日本軍方高層確信他們一定會與美國發生正面沖突。由於美國開始停止從東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日本政府則開始進行秘密的戰爭準備,日本軍方高層一次禦前會議上向日本天皇提議向亞洲南部繼續擴張,因為他們已經別無選擇。天皇對此也表示同意,於是入侵馬來西亞、菲律賓、荷屬東印度地區的計劃預備開始實施,同時日本還開始著手準備與美國、英國和荷蘭交戰。

美國對日本的戰爭準備一直極為警惕,羅斯福隨後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所有的資產,同時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過許可證貿易方式。英國和荷蘭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國政府的做法。但沒有跡象表明羅斯福對於做出該項決定所蘊涵的內在意義。羅斯福似乎只是試圖通過石油許可證貿易作為外交手段,以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然而凍結日本在美國的資產則已經使得日本無法像以前那樣支付石油美元。總之,這對於美國政府強硬派而言無疑是一場勝利,他們一直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迫使日本做出讓步。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日本因此只能動用其石油儲備。中國著名學者胡適認為:“日本沒有任何途徑獲取或者控制石油供給。石油儲備的下降在促使日本政府做出與美國交戰的最後決策。”

對於美軍而言,羅斯福在這個時機做出的決策無疑是一種失敗。美國海軍一直在強調美軍在太平洋的劣勢,美國海軍高層一直敦促美國應該拖延與日本交戰的時間,因為菲律賓軍事基地的空軍和地面部隊力量尚未得到加強。美國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也一直向華盛頓發出警告,如果將日本逼入死胡同,日軍將會做出沒有任何暗示的猛烈還擊,因為這是日本人的民族特性。然而羅斯福依然堅持認為,盡管有些冒險,但這不會給美國帶來嚴重後果。他的幕僚看似一致的看法更加促使他認為戰爭依然十分遙遠。即便日本攻打馬來西亞和荷屬東印度,也絲毫不會影響美國本土安全。

美國對日本實施財產凍結和石油禁運使日本大為震驚。日本可以說陷入到了絕望之中。由於日本的石油儲備只能維持兩年的時間。美國割斷了日本的能源供給線,使得日本只能狗急跳墻,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