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兵發單冠灣(第2/3頁)

不久,向魚雷機隊供應了裝有穩定器的魚雷。這種魚雷入水後比較穩定。用這種魚雷進行訓練後,成績相當好,基本上達到了規定的目標。不過發展情況還不平衡。艦隊司令部要求,必須在11月15日前結束全部訓練。當時已經是11月上旬,剩下的訓練日沒有幾天了。訓練一直是用教練雷進行的,總叫人不大放心。於是決定進行一次實射。在鹿兒島灣選擇一處水深只有12米的狹窄水區,用三條戰雷進行了實射。結果,一條魚雷紮進海底,另兩條魚雷實射成功。那天,淵田海軍中佐的眼睛一直跟蹤魚雷。看發射出去的魚雷在蔚藍色海面上並排拖著兩道白色的航跡,馳向目標。

訓練基本上已經成功了。到此,魚雷攻擊的難題,總算解決了。現在的問題是大編隊的夜間行動。

最初的計劃是在拂曉時襲擊珍珠港。為此,飛行隊需要在夜間從航空母艦起飛,進行大編隊夜間飛行。各航空母艦戰隊的各飛行隊,都反復進行了這方面訓練;因此,襲擊珍珠港的作戰計劃確定為拂曉時由航空母艦起飛,實施白天攻擊。

在這以前,曾經是個懸案的水平轟炸機和魚雷機的搭配比例問題,基本上有了結論。

當時,日本水平轟炸機準備使用的800公斤穿甲炸彈,是用戰列艦的16英寸炮彈臨時改裝的。淵田對美國戰列艦的裝甲作了周密調查研究的結果,了解到如果要使這種炸彈穿透美國戰列艦的裝甲,投彈高度最低限度是3000米。降低投彈高度,可以提高命中率。所以,決定把原來計劃的4000米高度改為命中率較高的3000米。當然,這樣做會增加飛機被高射炮火擊中的危險。

同時,經過反復演練,淵田也認識到,不必采用9機編隊。5機編隊也可以保持同等程度的命中率。最後,淵田確定以5機編隊編成十個攻擊單位,計50架“99艦爆”編為水平轟炸機隊,其余40架“流星艦攻”編為魚雷機隊。當魚雷機隊在鹿兒島灣反復進行特技表演似的淺海魚雷攻擊緊張訓練時,水平轟炸機隊則在有明灣志布志海岸的海軍轟炸靶場進行訓練。他們在地面畫下同美國“西弗吉尼亞”號戰列艦同樣大小的白色標志,每天進行投彈訓練。經過一番努力,向導轟炸機的投彈技術大大提高,在3000米高度投彈誤差一般不超過30米。這就保證了百分之八十的命中率,就是說,10個攻擊單位有8個可以命中目標。對艦船的水平轟炸能達到這樣高的命中率,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11月15日前後,第一航空艦隊所屬各飛行隊撤出航空基地,返回了航空母艦。基地空了,於是由九州方面的第十二聯合航空隊屬下各教練航空隊的教練部隊進駐,以代替第一航空艦隊的飛行隊。擁有400架飛機的龐大飛行部隊原來在這裏不分晝夜進行了飛行訓練,如果它們突然消失,不論怎樣注意保密,都會立即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更不可能躲過機敏的敵人諜報機關。於是,為了掩人耳目,日本海軍對九州各航空基地如此重大的變化,進行了巧妙的偽裝,原來戰鬥機所在的基地調來另一批戰鬥機,原來俯沖轟炸機所在的基地也進駐了另一批俯沖轟炸機,鹿兒島、出水、笠野原、富高和佐伯等基地,仍然有大批飛機不停地在飛行;在通訊方面,主力部隊和教練部隊之間接連不斷互發假電報,保持了原來的通訊量。

而在此期間,襲擊珍珠港的日本機動部隊艦只,以不同的航線,各自從所在地點悄悄出發,一艘兩艘地駛往集結地點單冠灣。為了防備美國潛艇可能在日本本土附近進行監視,艦艇出發時,特別注意采取了防潛警戒措施。

因為集結艦只一旦被敵人發現或跟蹤,整個計劃就會落空。因而由50多艘艦船編成的龐大艦隊將要在單冠灣集中,還特別注意了航路選擇問題,使航線遠離商船航道,有的艦只繞道太平洋,有的取道日本海前往單冠灣。各艦船以及艦載機的收發報機一律加了鉛封,實施了嚴格的無線電封閉。11月17日,旗艦“盤城”號由兩艘驅逐艦護航,從佐伯灣出發,繞道南方諸島,迂回太平洋,然後一路北上,駛往單冠灣。

在“盤城”號從佐伯灣出發的時候,山本五十六從停在佐伯灣的聯合艦隊旗艦“長門”號戰列艦上,來到了“赤城”號上為將士送行,接見了第一航空艦隊的首腦、艦長和飛行隊長,並作了訓示。他勉勵大家說:“我們這次行動,目的在於當萬一不得不對美國開戰的時候,就劈頭攻擊停在珍珠港方面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主力。所以,這次作戰的成敗,將決定我們今後整個作戰的命運。”

“我們固然排除了一切困難,制訂了著眼於出敵不意的作戰計劃,但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金梅爾海軍上將,就其經歷來看,是一位有遠見卓識的海軍將領,他極為仔細、慎重。因此,不難想象,為了對付可能發生的一切事態,他們采取了周密的警戒措施。諸位要充分預計到有可能實施強攻,絕不能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