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用兵之道(第3/3頁)

“瀚之果然博學多才,”曾經留學美國算得上是法學專家的外交部次長王正廷用難以置信的目光看著楊朔銘,說道,“‘天皇統帥海陸軍’是日本憲法第11條明確寫明的,正如瀚之所言,不是‘天皇是陸海軍的統帥’,而是‘天皇統帥陸海軍’,這當中的差別很大,伊藤博文雖極有謀略,但他到死也沒有認識到他在他制定的明治憲法(即所謂《日本帝國憲法》)上開了一個多麽大的口子。”

“任何東西,要開一個壞頭很簡單,但開了壞頭再想要好的結果就不可能了。日本前首相桂太郎曾經說過:‘日本建設軍事力量的目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保衛國家不受外敵襲擊,維持中立的二等國,一種是威武輝煌,在需要時能訴諸武力一決雌雄,不受外國欺侮,在海外也能自由行動的一等國。日本建軍雖然歷時甚短,但不能總停留在第一個目標上,而要和歐洲列強追求同樣的目標。因此從征兵開始的所有事項都應該為這個目標服務。’他這些話也就是說明,日本陸軍從建軍開始就是把向外擴張作為目標的。”楊朔銘說道,“而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因為這個‘軍事優先’的關系,民生一直困窘,如今日本原敬內閣首開日本政黨政治之先河,欲順民意而改善民生,不欲窮兵黷武,故而對我國有示好之意。此舉必然和日本軍方以擴張為目的有大沖突,為日本軍方所反對。而日本軍方若要逼其政府就範,挑起戰爭是最便捷的辦法。”

說到這裏,所有的與會者都明白了楊朔銘的意思。

“依瀚之所言,我國當如何應對?”馮國璋問道。

“他們日本可以政治軍事各行其是,咱們中國可不學他。日本既然沒有對我國宣戰,我國也就不必急於對日本宣戰。因為如今歐戰已息,歐洲列強都想要休養生息,一旦宣戰,其必嚴守中立,則我國之外援斷絕矣。”楊朔銘答道,“日本政府和軍方既然步調並不一致,咱們也就分別對待。外交方面,不妨提出來嚴正交涉,並請列國派團徹查,軍事上,因為咱們前線的兵力相對日軍還是不足,所以海陸軍應當抓緊時間部署,以應付大戰的到來。”

“這一次咱們的兵力比上一次要充裕得多,可以好好的教訓一下日本人了。”馮國璋看了看陸軍部長蔡鍔、海軍部長劉冠雄和參謀總長張孝準,滿懷期望的說道。

“那是自然。”

聽了馮國璋的話,蔡鍔和張孝準全都表現得鬥志昂揚,但劉冠雄的臉上卻突然現出了一絲痛楚之色,竟然不由自主的用手捂住了腹部。

“子英是不是腸病又犯了?”楊朔銘注意到了劉冠雄的臉色變化,立刻關切的問道。

“嗯。”劉冠雄有些難受地點了點頭,“還行,還行。”他強忍痛楚,從衣袋裏掏出了一瓶藥來,打開倒出了幾片白色的藥片,馮國璋見狀起身,親手取過保溫水壺,給他倒了一杯溫水,端了過來。劉冠雄將藥片放進了嘴裏,接過杯子喝了一口,咽下了藥片。

楊朔銘看著劉冠雄的樣子,眼中閃過一絲憂色。

他當然知道,劉冠雄的腸病是如何落下的。

當年“海天”艦觸礁事件發生後,劉冠雄自知罪無可免,一度精神崩潰,險些自殺,後來雖然經袁世凱搭救得以免死,但卻因過度焦慮飲食俱廢,以致罹患腸疾,久治不愈。而後來擔任海軍部長後,海軍部繁重的公務更加重了他的病情,使他每每有心力交瘁之感。

“同日本開戰,海戰是關鍵,瀚之認為,我海軍當如何用兵?”劉冠雄吃下藥後,感覺能好受一些了,他注意到了楊朔銘關切的目光,不由得微微一笑,問道。

楊朔銘沒有想到劉冠雄會如此發問,不由得微微一愣,但他兼任海疆巡閱使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而且對中國海軍應該如何付日本海軍考慮的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因此馬上回答道:“我海軍可主動出擊,取得制海權,封鎖朝鮮和日本沿海,切斷其本土同大陸的聯系。具體來說,就是在黃海和東海實施戰鬥巡航,封鎖朝鮮西部海域和黃海,取得膠州灣到遼東半島的制海權,然後進攻日本沿海地區,主動尋找日本艦隊發起攻擊,炮擊日本海岸和港口,迫使日本海軍無法支援陸軍作戰,輕型艦艇組成艦隊配合潛艇出擊,切斷日本本土和朝鮮及滿洲、遠東日本陸軍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