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布棋(第3/4頁)

“將軍是不假,但他這個將軍……算了,不說了。”可能是怕說出唐天喜的真實身份會讓兒子對當今皇上產生不好的聯想,段祺瑞適時的停止了自己有些失態的笑聲。

“這個楊瀚之能猜到日本人可能在滿蒙耍花樣,不愧為智將二字,小徐這一回能撿一場大功,應該好好的感謝他才是。”

“老袁剛剛任命徐叔叔擔任西北巡閱使,統率新編的三個師去蒙古。並讓張雨亭將軍暫時代理奉天將軍,應該是對著日本人去的。”段宏業說道,“徐叔叔去蒙古倒還好說,可張雨亭剛剛把段芝貴從奉天趕跑,外面風聞日本人正在拉攏他,老袁卻還要提拔他,兒子想不明白這當中的緣由。”

就在昨天,原來主管東三省的“禦殿下”段芝貴匆匆忙忙的離開奉天回到了北京,隨後袁世凱便下諭旨讓張作霖暫時代理奉天將軍兼東三省巡閱使。

“張雨亭在東省根基已成,日本人拉攏他,最終的目的是吃掉東三省,東三省現在已經是他老張的地盤了,他會同意讓日本人這麽來麽?”段祺瑞笑著看著兒子,“老袁讓他先嘗嘗奉天將軍的滋味,不也是拉攏他的辦法麽?而且還不用花什麽本錢。”

“兒子懂了。”段宏業恍然大悟,不由得連連點頭。

“蔡松坡那裏有消息麽?”段祺瑞問道。

“聽說他動過了手術,現在一直在人和醫院裏療養。”段宏業說道,“老袁前些天還親自過去探望過他呢。”

“他蔡松坡的舉動這一次也很怪。”段祺瑞皺了皺眉,“這可不太符合他的性格。”

“父親是不是認為他有可能去聯合孫大炮?”段宏業問道。

“如此良機,‘北蔡南楊’竟然無一絲一毫之動作,真是太過反常。”段祺瑞搖了搖頭,自言自語的說道。

此時的段祺瑞並不知道,“北蔡南楊”二人並不是一點動作都沒有,如果他真正知道他們倆在幹什麽,只怕是會大吃一驚。

廣東,廣州。

“早知道他龍濟光是草包一個,跑得比兔子還快。”

一位一身日式軍服挎著腰刀騎在馬上的英武將軍扶了扶眼鏡,笑著對身邊的一位青年軍官說道。

“袁世凱也只會任用這樣的草包。”青年軍官笑著說道,眉宇間掩飾不住自得之色。

“現在廣東全境已經全在我們手裏,但還遠遠不夠,鐘正。”戴眼鏡的將軍笑著用馬鞭指了指遠處的隱藏在薄霧中的山川,說道,“我們很快就要和袁世凱的主力精銳碰面了,我倒要看看,他們是不是象日本人說的那樣厲害。”

“我也想瞧瞧,天下無敵的贛軍到底是怎麽一番模樣,能當得了咱們革命軍的鋒銳。”青年軍官也跟著說道。

騎在馬上的這位革命軍將軍,就是革命黨人當中大名鼎鼎的陳英仕。

陳英仕1878年出生於浙江湖州一個商人家庭,讀過七年私塾,15歲喪父,1906年春東渡日本,先後學習過警察、法律和軍事學。同年冬加入同盟會。和同時代的浙江籍革命黨人相比,他出道較晚,那個時候的他並不出色,直到回國時仍是默默無聞,歷史上並沒有留下什麽痕跡。

而他最初的嶄露頭角,是在1908年回國後在上海的活動。1907年徐錫麟秋瑾被清廷殺害後,上海的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挫折,幾乎停止了一切活動,兩廣、雲南的起義屢屢失敗,同盟會內部意見分歧,上層發生嚴重分裂,光復會又重新自立門戶。從1907年到1910年是同盟會成立以來最困難的時期。在這種困境下,陳英仕在上海重整旗鼓,打開了局面,從空言漸進於實行,“黨勢為之一振”。

陳英仕平日裏自稱書生,但他卻一向行動果斷、敏捷,以“四捷”著稱(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武昌首義之後,上海不久也宣告獨立,“漢口一失,英仕則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窺取南京。後漢陽一失,黨人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則上海英仕一木之支者,較他著尤多也。”

二次革命之後,孫氏第二次流亡日本,痛感失敗是黨內意見不一造成的,決心組織一個高度服從領袖的革命黨。陳英仕極力支持孫氏毀舊黨造新黨的主張,成為孫氏最重要的助手,並在中華革命黨裏任總務部長,主持組織工作,地位僅次於孫氏。

中華革命黨所采取的幫會秘密結社的組織方式和用來約束黨員、控制組織的一整套方法,最初就是陳英仕向孫氏建議並且得到孫氏的同意。中華革命黨章規定,入黨要履行嚴格的手續,要填寫誓約,其中有“永守此約,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極刑”這樣類似黑社會的語言。黨員還被要求絕對服從黨首的命令和意志,黨員如果叛黨,除本人處以極刑,介紹人也要負連帶責任(從這些方面來看,中華革命黨更象是一個幫會式的組織,而不象是革命的政黨。因此也難怪黃興這樣的革命元勛都拒絕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