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撿來的“執照”(第2/2頁)

“你看,這是什麽?”黃韻芝將帆布口袋裏的一個方形的錦盒遞給了楊朔銘,“我覺得象是大印。”

楊朔銘打開了錦盒,裏面果然是一枚瑞獸鈕的玉石印信,他看了看印面,上面赫然是“贛西鎮守使印”六個陽文篆字。

楊朔銘象是明白了什麽,他將印信放回盒內,又開始翻那些委任狀,果然在裏面找到了印信上官名的委任狀,當然,這張委任狀名字那一欄,也同樣是空白的。

楊朔銘又仔細地看了一遍這些空白委任狀,和自己所知道的這一時期的歷史進行印證,和他剛才一見到那枚印信時的第一個反應一樣,在這些空白委任狀中,唯一配印的“贛西鎮守使”是最大的官。

根據楊朔銘所了解的這一時期的歷史,在民國建立之後,很多官職的設置和清朝的差別其實並不大,象“鎮守使”的職權和清朝一個總兵類似(有不少地方的鎮守使其實就是由前清總兵改置的),相當於後世的省軍分區司令。民國時期的鎮守使一般都設於省內的要地,由中央政府陸軍部任命,一般是由現役的師、旅長(中將、少將)充任。

難道剛剛的屍體當中,有一位袁大頭麾下的中將或少將?

不對,應該是沒有。

剛剛楊朔銘在檢查屍體的過程中,就留意了一下死者的軍銜,並沒有發現有將官在裏面。

“我們離開這裏好不好……”黃韻芝看著那些陰森恐怖的屍體,打了個冷戰,輕聲對楊朔銘說道。

“我們走。”楊朔銘點了點頭,將帆布口袋裏的東西全都裝進了背包裏,把帆布口袋丟掉之後,他拉著黃韻芝離開了這裏。

夫妻二人開始沿原路返回,盡管來的時候沒有做什麽標記,但楊朔銘有“超級電腦眼”的幫助,能夠輕松找到正確的路線,因此兩人返回時花費的時間要比來時少得多。

當楊朔銘和黃韻芝重新回到地面上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由於長時間的地下“探險”,夫妻二人體力消耗很大,都是又餓又累。兩人又走了一小段山路,在一條溪水邊停了下來。楊朔銘生起了火,黃韻芝幫助楊朔銘將帶來的食物烹熟,兩個人一邊分享著午餐,一邊說著閑話。

“你注意到沒有,這個洞離地洞堡其實很近。”楊朔銘對黃韻芝說道,“我懷疑當初那位前清翰林就是發現了這裏的鹽礦,才在這裏修建別墅的。”

“是啊,這裏的景致並不算美,又很偏僻,道路也不通,按道理講不應該在這樣的地方修建別墅的。”黃韻芝對楊朔銘的看法表示贊同,“不過,如果我們想要開采這裏的鹽礦,地洞堡倒是個現成的地方。”

楊朔銘用贊許的目光看了看愛妻。盡管兩人成親的時間不長,但在楊朔銘的“調教”之下,她的聰明才智也越來越多的發揮了出來。

吃過了午餐,夫妻二人的精神又恢復了,兩人正打算再休息一會兒就往回走,遠處突然傳來了陣陣馬嘶聲。

楊朔銘和黃韻芝警覺地直起了身子,站了起來,兩人不約而同的都將腰間的槍拔了出來。

很快,幾騎馬的身影出現了,伴隨著陣陣馬蹄濺水的聲音,這幾騎馬沿著溪水快速奔馳而來。

馬背上的騎士很快便發現了楊朔銘夫婦,便朝這邊沖了過來,楊朔銘和黃韻芝此時來不及找地方隱蔽,黃韻芝按照楊朔銘教她的那樣,背對背和楊朔銘站在了一起,做好了射擊準備。

幾騎馬快速的圍了過來,幾名騎士看到握著槍的這對少年夫妻,明顯的都愣了一下,但他們並沒有去碰後背上的長槍。

為首的一名騎士來到了近前,楊朔銘立刻便認出來了,他就是那個在山頂上用單筒望遠鏡觀看自己和黃韻芝親熱的那名白衣男子。

白衣男子仔細的打量著楊朔銘,立刻也認出了他們,嘴角不自覺的現出了一絲揶揄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