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西西伯利亞危機(第2/3頁)

8日淩晨,總計180萬德奧聯軍在數百架飛機、1.5萬門大炮和400輛坦克的協助下,一舉突破英法在第戎外的防線,向法國中部重鎮裏昂挺進。

30日,勢不可擋的德奧聯軍抵達裏昂外圍,這也意味著巴黎之戰以協約全面失敗告終,在總計投入了450萬作戰部隊、超過500萬後勤和輔助人員,付出了近150萬死傷的代價後因為第戎的失敗宣告破產。

得知消息的基欽納不得不重回前線,協同法國將領們采取了主力後撤、沿途襲擾、拉長德軍補給線的辦法,已達到消耗對手的目的。

8月15日,在巴黎之戰中同樣損失了近50萬精銳士兵後,德軍不僅沒有進行任何休整,反而在威廉二世的嚴令下,迅速向圖爾進發。

至此,德奧聯軍不僅撐過最艱難的時刻,還一舉將戰線推進到了裏昂、圖爾一線,宣告法國近半國土淪喪。

8月17日,法國政府臨時所在地波爾多爆發了新一輪大規模反戰騷亂,和前幾次都是平民反對黨不同,這次還加入了兩千多位士兵,雖然最終被壓制了下去,但法國國內革命、結束戰爭的浪潮已經完全被點燃。

8月19日,一向被譽為戰時忍耐力和最安穩的英國,也首次爆發了全國性大規模反戰示威,勞合喬治政府岌岌可危。

……

秋明。

從西伯利亞鐵路帝國境內最遠端鄂木斯克要塞下車,抵達秋明還有百余公裏,若不是西西伯利亞都是平原地形,這段路或許就會成為最艱難的道路。

在數十萬還沒有被釋放的俄國戰俘努力下,從鄂木斯克出發抵達秋明的公裏基本已經建好,支線鐵路也在全線施工中。根據交通部的計劃,帝國將以西伯利亞大動脈為基礎,延伸出總計五條主幹道鐵路和七條支線,前三條主幹道分別是通往北冰洋的縱深幹道,而另外兩條則是烏魯木齊至秋明、庫倫至帝國最西北可居住的曼西斯克(戰後最西北應該是今俄亞馬爾半島,但那裏人跡罕至,天氣惡劣不適合鐵路)。

交通部野心勃勃,一門心思要利用俄國留下的西伯利亞大動脈,將整個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通過鐵路加速和帝國內陸聯系起來,至於東西伯利亞他們反倒是不太急了。而對於連同極北北冰洋的三條主幹道和港口設施,因為天氣等原因建造速度緩慢,不過李默倒也是不急,戰爭結束後他有足夠的時間來梳理整個國家,對處女地北冰洋和南極的爭奪,他從來就沒有停下過腳步。

像類似與南印度洋深處的愛德華王子群島、克羅澤群島、凱爾蓋朗島、甚至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和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等等近南極洲島嶼,都已經被列入了戰後必須得到之地,為此他寧願放棄在非洲大陸的一些利益。

除了利用世界空白點的機會先圈地外,他甚至已經找了船舶設計院,要求利用繳獲的戰列艦改造為超大型破冰船,以便用於長時間的科學考察,只是對於如何把船開到北冰洋屬於自己的地盤,並建立起適合它的基地,這還真是個難題。

還好,這事不急。

秋明是李默回到這個世界後早就想圈下的土地,這裏地下蘊藏著難以想象的油氣資源。當然,李默不知道他的具體位置,唯一能肯定的是,已經被圈入了國土。

至於開發和利用,暫時還不急,和後世的美國一樣,李默不喜歡太多開采國內資源,他更喜歡通過國際貿易掠過外海資源為己用,不過為了促進邊疆地區的經濟發展,加速國內移民的速度,秋明和西西伯利亞的開發已經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反倒是之前首相府做過的加速開發中西伯利亞的計劃被無限期擱置。

很簡單,貝爾加湖在內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如今在帝國版圖上已經不是邊疆,反而變成了中部縱深,加強對這裏和東西伯利亞的資源保護,已經成為了被李默後世環境資源保護思想長期熏陶下帝國高層的一致想法,甚至議會都開始討論如何保護這兩地不受太多人為打攪的議案了。

思想決定國家的未來,建國初年全留洋背景的政府和後世來的李大皇帝組合,為這個國家提供了一種超越性的目光,巨大的國土縱深也讓政府得以有了足夠的土地去安置快速增長的人口。

只是。

由於是微服私訪,皇家禁衛軍去掉了一切外在標志,所以這支由幾十輛裝甲車組成的車隊在平原上並沒有惹來太多的關注,畢竟這裏雖然不打仗了,但因為俄國國內局勢動蕩,西北軍區還保持著大約50萬陸軍和10萬國民警衛隊的軍區,就連空軍都在這裏駐紮了一個航空團。

坐在搖晃的裝甲車內,李默最頭疼的就是人口。

遼闊的整個西伯利亞,在經歷了大戰後人口已經只剩下70萬,其中大部分都居住在西西伯利亞,其中又都是斯拉夫、韃靼等少數民族,漢人比例不足百分之五,這種情況實在不利於地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