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兩千三百萬顆種子(第3/4頁)

傳統的印染工藝和現代機器被商人們迅速結合了起來,各式各樣的色彩開始出現,雖沒有後世那樣耀眼,但也已經不再單調,尤其是十幾年前縫紉機被仿制出來並且建廠快速占領國內市場後,更促進和加速了這個行業的發展,機器開始逐漸取代人工,傳統手工開始面臨沖擊,大量便宜的服裝布匹進入市場,導致了價格迅速下滑,豐富了人們的衣著。

原本這個城市最津津熱道的話題是幾位長沙大學的學生鼓搗出了刺繡機,這個發明讓他們不僅得到了政府的貸款資助,還得到了大量商人的青睞,據說光是一期訂單就高達千台,他們更是一夜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新富豪。

但過年後,人們卻忽然發現,席卷而來的大選風波已經淹沒了他們,現在的大街小巷,幾乎都在談論這個新鮮事情,就連很多婦人洗衣做飯時圍在一起,都要嘀咕兩句。

作為與武漢遙遙相隔,鎮守長江水道的重要城市,長沙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隨著國內開始逐漸安定,古老的長江水道日漸繁華,既有小小的漁船,也有數千噸的大鐵機船,它們不僅將長沙和外界聯系起來,還帶來了繁華和富足。

尤其令長沙人開心的是,第一條途徑長沙的鐵路在去年初全線貫通,這意味著湖南這片熱土和外界聯系了起來,還以為這長沙這個中轉點也成了新華最熱鬧的城市之一。

熱鬧和繁華的背後,是思想的變革和開放,其實說來很奇怪,這座處於長江水道內的沿岸城市,變革的思想卻早於長江龍頭上的上海,甚至可以和最早出現變革思想的廣州相媲美。

歷史上的1910年長沙,是最混亂的地方之一,搶米事件拉開了辛亥革命乃至後面國家軍閥割據的大門,今天的長沙雖然一派欣欣向榮之色,卻也充滿了混亂和迷惘,但這種迷惘更多的是在大家心裏。

坐在茶樓裏,聽著滿屋子關於此事的議論,回老家參加競選議員的熊希齡比任何人都清楚這種迷惘有多大。

大選。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根本是個聞所未聞的事情,甚至一些人,在聽到他們票可以決定國家最大的官時,要麽是嚇得直哆嗦,要麽就是拿出笤帚殺將而出,因為眼看著種田幾乎都不用交稅,兒子家人也可以安穩的做小買賣或者進廠每月拿錢了,卻忽然要改變,大家自然要滅了這幫破壞眼前好日子的“亂黨賊子”。

這可真不是玩笑,根據警察部得統計,一個月內全國至少發生了三千起以上的針對拉票兩黨的襲擊事件,最嚴重的還造成了一人死亡,一人重傷。

而襲擊他們的,卻無一例外都是普通人,那個死亡的大國家黨青年黨員,也並非在偏遠山區遇襲,而是在開放程度比長沙少不了多少的重慶,打死他的是一家小船運公司工人。

新華刑法規定,殺人償命,可問題是這個事情實在是筆糊塗賬,最後連譚嗣同這位獨立大法官都不知道怎麽辦,只好詢問了死者家屬,在雙方達成了賠款和登報道歉後,做出了一個誤傷致死的輕判。

最後,李默不得已只能再次在報紙上發表了個人文章,解釋了大選的必要性,以皇帝的命令才暫時彈壓了下來,但因為還是沒有說支持誰,讓很多人都誤讀了消息,甚至一些人還認為是政府脅迫了李默,紛紛上書請願要求皇上取消大選,轉而由皇室直接指派新首相。

隨著今天這個投票的日子到來,這股焦躁和迷惘也越來越盛。還好,在這片喧囂中,一些人總算是冷靜了下來,尤其是那些學生,工人和知識分子,開始拿著兩黨的競選綱領,仔細研究起來。

如今的新華已經不能用文盲國家來形容了,推行了十幾年的工礦認字學習,免費教育等手段後,很多人都能看懂一些字,尤其是年輕人,更是開始能過體會文字裏的意思。

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知道這次大選會不會成功,所以熊希齡也難免緊張。

10點整。

大隊的警察開始出現在了大街小巷,氣氛陡然變得緊張了起來,當一個個投票點被安置起來,並掛出了大副提示標語,並由兩黨派出的大量宣傳員指導投票員幫助後,那些投票點上還是圍觀眾多,卻沒有人走入黑布後面去投票。

時間一點點過去,熊希齡也不免擔憂起來,想了想後忽然深深地吸了口氣,走下了茶樓,然後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從工作人員手裏接過印有兩黨符號和名字的選票,走進了那塊黑色的幕布後面。

當他重新走出來後,一些人也慢慢的開始議論起來,似乎也有躍躍欲試的想法。

突然,一個掃把猛地砸了過來,只見到幾位神情激動的老學究,一路小跑一路大喊道:“畜生,畜生,你們這些畜生,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啊,豈能更改豈能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