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李默到底做了什麽(第2/3頁)

……

“這是真的?”

德國海軍部大樓內,提爾皮茨的驚呼聲響徹了整棟樓宇,走廊上的參謀和軍官下意識的看向了那扇緊閉的會議室大門,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麽,會讓這位正在帶領著德國海軍復興的海軍大臣如此激動。

會議室內,除了提爾皮茨外,還坐著海軍部其他幾位重要將領,他們每個人都對剛發來回來的消息倍感震驚。

一艘裝了十門305毫米重炮的新式戰列艦,一次投射火力最大可以達到八門,由於十門火炮全部安裝在一艘艦體上,艦炮的口徑和身管長度完全統一,所以彈道和著彈點非常容易計算,可以做到真正的齊射,作戰效率已經超越了壹加壹模式,根據正在隨同回來的希佩爾上校形容,其效率將達到再建德意志級戰列艦的兩點五倍,甚至三倍。

也就是說,即便是德國建造完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也只能對抗兩艘這種新戰列艦,按照希佩爾描述的演習經過來看,這艘戰列艦已經經過了起碼一年的實驗,完全達到了列裝服役的標準,如果李默開始大量建造這種戰列艦,恐怕英國都不得不嚴重考慮來自海上的危機。

在座的都是海軍高級官員,更是巨艦大炮方面的專家,都很清楚要把十門305毫米艦炮安裝進兩萬噸的艦體內是多麽困難,當年勃蘭登堡級為了安裝三門雙聯重炮,最後因為艦體結構不得不縮短了中間那門的身管,使得無法做到真正的齊射。

而且從靖海級出現後,德國其實也仔細研究了這種巡洋艦的結構,雖然成功突破了背負式技術,也考慮不過用這種方式裝備四門雙聯280毫米艦炮,但最終卻因為無法解決後座力不得不放棄。

根據情報,英法美等國也都在這項關鍵技術上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突破,所以各國都不得不繼續建造類似於公爵級的兩級主炮戰列艦,但誰也沒想到,李默卻又率先解決了這個困擾了世界海軍的大難題,而且還耀武揚威的準備把它開到了歐洲。

他這是自信?還是要宣告新華真正的步入了海軍強國?

提爾皮茨反復的踱著步,目光一遍遍的掃過在座的眾人,捏在手裏的電報就像是一杆秤砣,他必須要作出決定,全面考慮和新華的關系。

他很清楚,雖然希佩爾親眼看到了法國軍官登上那艘戰列艦,但李默幾乎不太可能用它來換取支持他收復東南諸省,法國的利益雖然在越南,但如果讓新華軍把勢力推進到雲貴,恐怕他們也不得不考慮越南被全面吞並的危險。

奧斯曼,意大利,奧匈帝國也都是可以出售的對方,但他們缺乏組建大海軍的雄心,說白了就是不太可能賣出個好價格,以李默的性格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賣給他們。

俄國、美國更不可能了,李默不可能它賣給任何一個太平洋沿岸國家來威脅自己。至於英國可能性也很低,因為英國人錯誤的支持日本後,新華和英國的關系就一直處於冷對抗中,不久前還在荷蘭東印度群島爆發了一小沖突,如果不是布爾的拖累,估計菲利特曼早已在那裏大打出手了。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布爾雖然牽制了英國大部分精力,但也不會讓菲利特曼束手束腳啊?難道說?

提爾皮茨眸光一亮,難道說李默當時出動了這艘戰列艦,使得菲利特曼心有顧忌?如果這樣的話才說的通為何菲利特曼會忽然改變支持荷蘭的立場。

糟糕。

想到這裏,他的猛的收縮一下,如果真是這樣,英國人應該比德國更早知道這艘戰列艦的存在。

英國雖然和李默互相敵視,卻因為菲利特曼的懸崖勒馬,遠未達到爆發戰爭的時刻,所以如果他們甘願放棄姿態,放棄一些遠東利益,比如支持新華統一,那麽恐怕李默也無法擋住那麽大的誘惑。

如果英國率先得到那種技術,那麽對德國海軍來說,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因為這會造成德國目前已經服役的,甚至是再建的戰列艦全部變成廢鐵。

“必須趕在李默訪問英國前達成協議。”

提爾皮茨深深地吸了口氣:“我現在就去見皇帝陛下,各位立刻準備好迎接李默的事情。”說到這裏,他環視了全場後,重重說道。

“我們需要那些技術。”說完,他立即向會議室外走去,但才剛剛拉開大門,情報官卻突然迎頭撞到了他懷裏。

“閣下,我想您應該立即看看這個。”

情報官遞上了文件後,提爾皮茨剛掃了兩眼,臉色陡然變得凝重起來。

沙皇尼古拉二世發瘋了嗎?他竟然下令向中亞西亞和東西伯利亞分別調集十萬陸軍,同時已經開始征召至少五萬哥薩克騎兵,還準備在兩地就地征召二十萬步兵。

與此同時,俄國海軍也開始了戒備,據說海軍大臣維奇甚至已經下令立刻做好前往遠東交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