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華人也該回去了(第2/3頁)

布恩神情看似未變,但李秀峰還是把握到了他眼中的一抹驚訝,聽他分析起最近的橡膠走勢。

橡膠投機。

這就是李秀峰這次來倫敦的原因,因為倫敦是目前最大的國際期貨交易中心,每天通過這裏達成的生意多達幾億英鎊,雖然美國經濟總量早已遠超英法,華爾街也正在興起,但談到大宗買賣交易,倫敦的地位暫時還沒法取代。

而自己手中,卻有這個世界最大的橡膠種植園,早幾年斯洛先生的種植園投資已經紛紛到了回報期,呂宋後期大量的橡膠園再有兩年也要收獲了,隨著汽車開始在各國紛紛出現,對於橡膠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個產業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重視。

歐洲的氣候使得它無法種植橡膠,雖然產自南美,但橡膠的發展卻在南洋,而其中七成此時都集中在呂宋,南美雖然也開始有了種植園,但無論是規模還是產量,都無比媲美。

這就是少爺說的大生意,要利用橡膠,斂財的同時,也要讓各國再次緊繃神經,同時加速南洋的變革。

“走吧,直接去交易所。”李秀峰拍拍前面的座椅,轎車轉了個彎飛快向倫敦交易所駛去。

……

呂宋曾經最重要的甲米地的軍港內,僅僅停靠著兩艘驅逐艦,雖然呂宋司令部目前還設在這裏,但這個軍港即將被改為二線使用卻是不爭的事實。

更大的蘇比克海軍基地已經開始修建,根據計劃,那裏將修建成為南洋最大的綜合軍事基地,大小幾乎等於一個關島,要擁有超過二十個能夠停靠一萬噸級戰艦的泊位,甚至李大少爺直接提出了五萬噸級泊位那種嚇人的數據。

原本蘇比克基地是沒這麽快修建的,因為財政還不允許一下子修建那麽大的軍事基地,加上海軍目前集中力量在修建克魯特島基地,但沒想到總督鐘文耀聽聞後,居然主動聯絡南洋華商,以自強自建的名義,攬過了基地建設,並且趁此機會再次從國內輸入了十萬勞工。

南洋華人這些年實在是苦怕了,在土人和洋人的雙重夾擊下,苟且偷生,戰戰兢兢,雖有巨額財富也不能讓他們有半點放心。

但自從呂宋被新華軍打下來後,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尤其是這兩年生活日漸好轉,再也不需要提心吊膽後,更是把李默奉為了最大的恩人。

新華建國後,他們是最早積極響應的,聽鐘文耀說皇上資金困難,暫時沒法修建新的海軍基地後,更是爆發出了巨大的熱情,短短一月便集資超過一千萬藍幣,讓大夥見識了南洋華商的富足,也見證了他們對海軍這把巨大保護傘的關切。

在這種熱情下,蘇比克基地建設的速度飛快,短短大半年就露出了雛形,計劃中需要至少兩年的龐大基地完工時間甚至被預測只需要一年半。

在這樣的熱情下,李默也修改了原本將西南戰區司令部放在關島的想法,改為放在了呂宋,暫時在甲米地安頓,等蘇比克基地建好後在遷往那裏。

從兩年前的占領,到兩年後的大型基地開建,呂宋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李默當初提出的環繞呂宋島的鐵路已經修建完大半,在一億藍幣的刺激下,華商和呂宋本地商人都爆發出了最大的熱情,無數種植園被開墾出來,橡膠、煙葉和甘蔗成為了主要投資,加上李默提出了大膽的稻米收購保護價,糧食發展也得到了很大進步。

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這裏的水稻能夠一年種植三季,極大地緩解了北方糧食緊張的問題,種植基地的夢想也在慢慢成形。

兩年來,通過苦力名義輸入的華人多達幾十萬,在加上那樣各地的華人紛紛來這裏安家置業,華人的比例正在飛速上升,如果等到這次首相府提出的五年五百萬移民計劃實施完畢,令人最擔心的人口比例問題就將扭轉。

大量的人口湧入,雖然使得一些呂宋人開始不安,但多數還是接受了這種改變,何況鐘文耀根據首相府的計劃,開始推動輕工業發展,例如橡膠、糧食加工,制衣,制糖,日用品工廠層不出窮,減少了人口對土地的壓力,也促進了商業的發展,人口已經不是富足,而是緊缺。

不過呂宋島的土地畢竟是有限的,一些人開始把目光對準了四鄰,尤其是條件更好,僅僅一道海峽相隔的婆羅洲,但蘭芳慘劇讓很多華人不願親自再回那塊傷心地,卻又不想看到那麽好的土地浪費,所以在鐘文耀的暗示下,紛紛聯絡呂宋當地的農場主,以聯合投資的方式,讓他們先做哨兵去探路。

但在這個生機蓬勃的時候,一紙委任狀卻讓人神經一下子揪了起來。

西南戰區司令。

皇甫奇看到委任狀,驚訝的都快說不出話來了,要知道根據之前的戰區劃分,西南戰區則包含了西南太平洋和整個中國海,連台灣都屬於其中,如此大的疆域海洋,交到他手裏實在是有些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