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立憲和大喜(第2/4頁)

“是該有個名分了。”李默呵呵一笑,從茶幾上端起茶杯,看了眼李恩富,問道:“李先生,你留美多年,不妨先說說吧。”

見到少爺終於松口聞訊意見,大家紛紛松了口氣的同時,李恩富也不客氣率先說到:“少爺,共和不可取。”

“哦?為什麽?”

李默倒有些詫異了,按理說李恩富旅美多年,見識了美國國內自由寬松的環境後,應該支持共和制才對,為何他居然率先提出了反對呢?

李默好奇間,李恩富已經放下茶杯,點燃卷煙,臉色嚴肅起來:“或許我的話會有些難聽,但共和制是要基礎的,美國是個純粹的移民國家,百姓多來自歐洲各國,生活習慣和信仰各有不同,缺乏采用第二種制度的土壤。”

“而我們卻不是。”

“滿人幾百年的摧殘,國內白丁普遍,說難聽點就是愚民,連共和的含義都不懂,貿貿然采取共和制,只會引發亂象頻生,便宜了那些虎視眈眈的列強。”

“最後只能有一個下場,割據。”

“誰敢,老子滅了他。”聽到這裏,龍國章率先跳了起來,惡狠狠道。

“呵呵,老龍稍安勿躁,聽我說完。”李恩富呵呵笑道:“我相信,在座的諸位,甚至是我們這一代人都不會割據,但問題是,我們的下一代呢?”

“打江山難,守江山又談何容易?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早已傳了千百年而變味,若是只有土地而無海疆,或許還能減少割據,但我們的控制地太散,太廣,誰又能保證偏遠之地沒有割據之心呢?”

李恩富的話,讓每個人都點了點頭,李默也是皺了皺眉頭,從心底來說,他也不贊成共和,之所以放出共和的風聲,就是為了試探一些人的想法,從目前來看還是達到目的了。

歷史上國內並非沒有出現過共和制,清末維新立憲失敗後,大多人便轉向了共和,卻也因此帶了長時間的軍閥割據混亂,現如今國內民眾普遍不識字,不懂得共和的含義,就算你那本憲法讀給人家聽,恐怕也會延伸出無數含義,加上千年來這片土地上就沒有出現過第二種制度,就像李恩富所說,百姓只知道天下有個皇帝,所以共和的土壤還不成熟。

那麽不選擇共和,而改為立憲就妥當了嗎?

也不是。

立憲是需要傳統和幾百年沉澱呢,像英國日本這樣的皇室都已經綿延數代十幾代甚至是幾十代,老百姓普遍認可了皇室的存在,皇室才能在立憲後得以保存,成為國家象征。

但作為一個爆發戶般的新興勢力,別說李默了,就連在立憲思想深入人心歐洲,法國也不是一樣被革命了嗎?

在缺乏承認和基礎的時刻,去立憲顯然是玩笑,一旦你沒了權力,就如同李恩富所說,如果有野心家控制了國內輿論,推翻一個沒有根基,還未獲得大多數人認可,被架空的皇室,簡直易如反掌。

李默不是什麽偉大的先驅者思想者之類的白癡,從私欲泛濫的後世而來,私心甚至比面前這些人更重,他可以不在乎以後是不是還能有那麽多權利,但也不希望自己死後子孫後代就被人掃地出門,甚至身首異處。

那麽選帝制?獨裁?

更不行了。

歷史的潮流是不會逆轉的,任何阻擋在這股大潮面前的東西都會被碾得粉碎,專制會帶了腐朽和墮落的同時,也會讓國家失去前進的動力,他敢保證自己不會歪斜,但後代呢?

富不過三代,這可不是玩笑。

歷朝歷代,開國君主中文治武功比李大少爺英明的多了去了,但後來呢?何況作為後世穿越者,在資訊爆發的年代長大,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帝制和獨裁的下場是什麽。

被推翻的帝制結局,和無根基的立憲是一樣的。

那麽到底該如何選擇呢?如何發揮自己掌握未來發展這個優勢呢?

眾人也都沉默了下來,等待著他的選擇,從心底來說,在座的每個人都更傾向於立憲,但大家也都不是傻子,都知道李默在擔心什麽,如何確保皇室綿延,是困擾每個人的最大問題。

可以說如今的地盤和軍隊都是李默只手建立的,就算他要選擇帝制獨裁估計也不會遭遇太大的反對聲,而且他們這些人都是見識過李默對機會世局把握能力的,截至目前依然沒有人能夠像他這樣掌握這艘將越來越龐大的巨艦。

角落裏,一直未說話的趙龍狠狠攥著拳頭,一滴滴熱汗從掌心裏滴落,作為一直跟著少爺,甚至是家人的他,其實早已下定了決心,如果少爺選擇當皇帝而遭到反對的話,他將不惜代價。

李默靠在躺椅上沒有說話,從心底來講,他也更傾向於立憲,帝制獨裁是不錯,但他的性子本來就不適合那些內政雜事,選帝制估計要累死,更重要的是就算自己能維持幾十年,集權後的墮落和腐化也會讓後代被唾棄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