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日本外海的硝煙(第2/3頁)

幾乎同時,龍國章和譚曉增都選中了五艘主力艦中最弱的常磐號,這艘重巡在之前的海戰中前主炮受到了重創,加上這段日子來的襲擾戰,樂飛在艦炮咬不動戰列艦的情況下,把它當成了第一目標,所以此刻常磐號早已不復幾個月前下水時的雄姿。

三座煙囪中,有兩座被打穿失去了作用,後艦橋已早沒了蹤影,若不是英國人給這艘重巡司令塔加上了356毫米厚的哈維裝甲,恐怕早已失去了指揮。

但英國人畢竟不是全能的,在既要照顧速度,又要保證火力和續航力的情況下,側舷主裝甲也只能達到180毫米,至於內部穹甲最厚處也不過50毫米,全加起來也無法抵擋戰列艦主炮的猛烈轟擊。

所以當這艘冒著黑煙的重巡從望遠鏡前鉆過時,北極星號和啟明星號幾乎同時鎖定了這艘近萬噸的重巡,短短四分鐘內,連續的四輪齊射終於讓這艘重巡遭遇了致命打擊,四百多公斤的炮彈在前艦橋下方的側舷厚甲上鉆出一個大洞,洞穿了裝甲後原本用於防護的煤倉夾層,早就空空如也的煤倉根本沒起到單邊阻擋的作用,炮彈徑直的砸穿了煤倉後的第三層穹甲,洞穿了彈藥庫。

幾乎瞬間,劇烈的爆炸就削去了這艘重巡小半個前艦橋,連帶前主炮都飛了出去,英國人水密艙設計上的缺陷在這艘重巡上得到了完美體現,艦艏才剛剛發生斷裂,龐大的艦體就仿佛撞上了大山一般猛地停滯,一頭紮入了溫暖的海水中。

十分鐘後,當兩艘北極星級戰列艦再次選擇新目標時,常磐號艦體已經高高翹起,如筆直的木樁般緩緩紮入海底,兩個螺旋槳急速轉動著,仿佛還在為護送軍艦上的六百多名水兵回國努力著。

淺間,常磐,這兩艘英國花費了數百萬英鎊,耗盡全國之力打造的兩艘姊妹艦,命運竟然如此相似,全部都以垂直向下的姿勢插入了深深地太平洋底。

常磐號的沉沒,打散了日本人最後信心,剩余的四艘主力艦更加無心戀戰,紛紛加速向日本近海撲去,由於四艦一直在釋放煙霧,加上艦炮和爆炸的硝煙,海上能見度變得很低,對炮手們造成了極大影響。

就在這刻,遠處天邊終於響起了隆隆炮聲,大片大片濃煙鉆出了水面的同時,窩在東京灣內近半年的四艘主力艦終於及時趕來了。

西鄉從道站在以美國依阿華級為藍本建造的薩摩號戰列艦司令塔內,心急如焚,要不是旁邊軍官拼命阻攔,恐怕他早就要沖上桅盤了。

遠處隆隆的炮聲如戰鼓般擊打在他的心頭,當四艘主力艦好不容易卷入戰圈時,幾乎每一位趕來迎接的日本水兵和軍官都張大嘴巴瞪起眼珠,不敢相信看到的一切。

這就是耗資幾千萬英鎊,被譽為遠東第一艦隊的貴國主力艦隊?

斑駁的艦身,殘缺的炮塔,倒塌的煙囪,光禿禿的甲板,破洞和爆炸留下的痕跡到處可見,尤其是敷島號,更是甲板左傾,艦艏偏斜著躲避炮彈。

到底發生了什麽?為何只剩下了四艘戰列艦,其他的軍艦呢?他們在那裏?這一切,都是太平洋艦隊幹的嗎?

拼了命運足目力也無法看到第五艘軍艦後,所有日本水兵都仿佛凝滯住了,呆呆地看著四艘主力艦從自己這邊沖過來,看著懸掛在艦身上已經殘破焦黑的海軍旗,然後如喪家之犬般來不及打招呼便擦身而去。

然後,無數的炮彈便在他們身邊炸開,兩艘北極星級和兩艘公爵級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刻,不斷將炮彈傾灑在他們身邊。

不僅如此,保護完八丈島,全速趕來回合的四艘靖海級輕巡也在此時加入了戰圈,十二門152毫米速射主炮很快便讓這些水兵知道了為何夥伴會如此淒慘,密集的炮彈如雨點般砸落在四艦身上。

雖然歸國艦隊損失了大半主力艦,但總算還剩下四艘主力艦,只要能保住這四艘主力艦,那麽日本海軍就還有希望。

所以當靖海級龐大的艦身出現在遠處時,西鄉從道立刻誤以為是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群追到了,看都來不及看一眼便下令撤退。

但這位文職,不懂海戰,和丁汝昌一樣都是陸軍出生的海軍部長雖然親自壓陣,但他顯然忘記了軍艦不是戰馬,牽兩下馬韁就能回轉,由於慣性作用四艘日本軍艦急轉彎時需要足夠半徑,所以當他們轉彎到U字型底部時,曾經聽李大少爺用記憶中一些經典海戰片段加上自己理解胡編亂造後講過的海戰要點的樂飛,立即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戰機,下令所有艦炮對著U字底部一點猛轟。

同時四艘戰列艦也立即偏轉艦艏,用前主炮和副炮狂轟U字型底部,李大少爺記憶中的東鄉平八郎在同樣毫無經驗的俄國海軍前玩過的大U型彎終於出現了,但這次日本人顯然沒那麽好運,因為他們遇到的是經驗更豐富,而且李默還親自講解過此種情形的太平洋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