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青花魚號(第3/4頁)

人數到達三十多人!

尤其是霍蘭,雖然他在1881年就弄出了公羊號,被認為是潛艇發展史的裏程碑,但並沒有被美國海軍重視,反而因為美國海軍縮減,資金短缺等問題,最終便宜了李大少爺。

當然,還有數百經過挑選出來的年輕華人“幫工”。

如此多大人物,而且都是有著一技之長,脾氣古怪的怪物,匯聚到這座小小的尼豪島上,說沒有沖突自然是假的,尤其是學術方面,個個不服氣,和當初的那幫汽輪機專家一樣,見面就互相開噴。

對於這種情況,駕輕就熟的李大少爺自然有辦法對付,當他拿出了雙層殼體,注水壓載,柴油機推進的總體方案後,幾乎所有人都對他頂禮膜拜,就差直接把他給供起來了。

當然,李大少爺也很想直接搞出水滴型艇身,但那個對工藝要求很高,而且在缺乏焊接的年代裏,用鉚釘也敲不出大大的鋼鐵水滴,所以放低要求一日按采用了梭魚外形。

再加上李默對這些手下技術人員一貫奉行的是高待遇,高保障,確保研究資金和所需材料的三高政策,所以這些原本在各國都不被重視,拿不到研究資金,也看不到潛艇發展前途的大頭們,立即和當初的特斯拉一樣,簽下了賣身契,把自己賣給了李大少爺。

為了防止以後被人挖墻角,李大少爺一不做二不休,除了那份超長合約外,還將所有挖來的大頭怪物和他們的家人都遷到了夏威夷定居,還給房,給錢,外加給予夏威夷王國公民身份,除了全部車子沒量產沒法給外,基本上能給的都給了。

在這樣的優待下,那些大頭們個個感恩零涕,賣命的在各自領域奮力前行,讓李大少爺每每想起,就笑歪了嘴巴。

如今的潛艇設計團隊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下,從立項到最終成果,只花了兩年時間就攻克了所有難關,要不是柴油機拖了後腿,或許還能早半年成功,現在更是幾乎嚴格按照了李大少爺當初的要求,建成了這艘被命名為青花魚的實驗潛艇。

隨著驅逐艦緩緩靠岸,李默很快就看到了花費了兩年,投入比兩艘驅逐艦還多的青花魚號,三十多米長,如同一只巨大的抹香鯨般,由兩根手臂粗的纜繩將它固定在碼頭邊,正隨著海浪上下起伏。

在潛艇旁邊,設計團隊的數十位專家正在忙碌著,對李大少爺的到來也顧不上看一眼,這種專業的精神,李大少爺不僅不怪,反而非常高興。

很快,李默就見到了團隊的首席專家約翰霍蘭,和他最重要的兩位助手西蒙萊克與勞貝爾,一邊聽著他們的介紹,一邊鉆進了狹小的船艙。

長33米,最寬處5米,排水量水上220噸,水下280噸,全額艇員18人,采用了李大少爺提出的一個外殼再加一個耐壓殼的雙殼體設計,兩個注水壓載艙,安裝了一套水下潛望鏡系統,設計最大潛深十五米,裝有兩台50馬力大型單杠柴油機和一套大型電池組,艇殼兩翼安裝了兩片升降舵,不僅讓潛艇下潛上浮的速度更快,水中也更加敏捷。

最後在特斯拉建議下,潛艇還首次放棄了艦船使用的三葉螺旋槳,采用四片槳葉的新式螺旋槳,不僅效率更高,而且對潛航也更有利。

和水面艦船相比,潛艇內的空間就擁擠了很多,尤其在人機工程還沒有概念的年代,到處都是淩亂的管線和水閥,都讓李默感覺仿佛鉆進了盤絲洞。

最後在見到比汽車都小不了多少的單杠柴油機後,李大少爺頓時眼淚汪汪,這玩意終於弄出來了,總算是見到坦克自行炮的影子了!接下來就是多缸化和輕型化了。

青花魚號理論速度水上十節,通氣管半潛狀態八節,完全依靠電池的水下只有五節。水面續航力三百海裏,完全依靠電池的話,可以讓潛艇在水下活動三十分鐘。

至於武器方面稍微薄弱些,除了甲板上一門單管76毫米炮外,只在艇艏安裝了四具魚雷發射管,且沒有再填裝能力,由於目前的魚雷還無法在深水下發射,所以在攻擊時最大也必須保持在五米水深。

雖然缺陷還是非常明顯,但看著已經有些後世模樣的潛艇,李默還是興奮的直拍手掌,雖說這種數據放在後世簡直不值一提,但此刻是1895年夏,能夠設計出如此完善的潛艇,已經非常不易了。

等看完潛艇後,李大少爺立即獎勵了整個設計團隊整整一萬英鎊,同時撥款再建三艘,以方便部隊測試,並利用兩艘艇提前開展潛艇兵的訓練和摸索未來的水下作戰方式。

同時,新一代的潛艇也被提出要立刻進行預研,而且李默還特意關照陪同他一起來的唐曉,要抓緊魚雷水下發射技術的研究,並要求開始研制新一代大口徑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