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灰色的歐洲(第2/2頁)

勞工隊成員之前大多沒有乘坐過火車,這下算是開了西洋鏡,對於他們來說,異國他鄉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值得研究的。無論是累的“嗚嗚”怪叫口吐白煙的火車頭,還是金發碧眼身材窈窕的乘務員,都值得他們詳細探討。

這幫人都已經學壞了,當著人家乘務員的面,用漢語討論人家乘務員的屁股和胸脯。有人見乘務員報以微笑,居然以為人家乘務員和八大胡同的姑娘差不多,還上去用結結巴巴的法語搭訕,實在是不知死活。

人家服務員是聽不懂好不好,你要是敢用法語當著法國姑娘的面討論人家的身材,別管人家喜歡不喜歡,都會賞你吃火鍋。

……沒準那樣的話,這幫色胚更高興!

秦致遠不關心這些,對於他來說,20世紀初的所有科技類設施都乏善可陳,只有車窗外驚鴻一瞥本地風情,才值得秦致遠一觀。

殘酷的現實令秦致遠失望了,這個時代的法國,跟後世的青山綠水田園風光風馬牛不相及。從車窗裏看出去,視線所及,到處是灰蒙蒙的,縱然是刻意在外墻粉刷了建築塗料的房屋,也是灰蒙蒙的。哪怕是郁郁蔥蔥的山丘,也像是灑了一層塵土一般,和天空一樣都是灰蒙蒙的。

這也正常,現在的世界工業中心,就是以英法為代表的歐洲,特別是英國,首都倫敦現在已經被冠以“霧都”的稱號。這個稱號不是因為煙波浩淼恍若天堂,而是因為倫敦大部分居民都是用煤作為家用燃料,煤煙太多,也就是所謂的空氣中“pm2.5”濃度過高,所以才被稱為“霧都”。

現在倫敦的“pm2.5”濃度還沒到峰值,要等到1952年冬天,一場霧霾在5天內導致4000人死亡的時候,那時的“霧都”才算是名至實歸。

灰色,是歐洲給秦致遠的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