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內外轉換(十)(第2/2頁)

光復軍的派遣人員也明白這些,領導告知眾人,成功撤退的報告已經打給了軍委。現在要做的就是先放下這些想法,看看能否幫助北海道軍完成日本東北的防禦體系。

政委說道:“畢竟北海道軍十幾年沒有回到這裏,民意反對明治政府,不等於民意就會支持北海道政府。單純的從民意來講,停止戰爭,好好生活,這才是日本東北民眾真正需要的東西。”

這些老生常談的內容並沒有讓大部分年輕軍人有太大興趣,祁睿倒是對政委的話深感興趣。日本東北民眾希望趕走明治政府之後再也不用打仗,再也不用遭到兵災。這種想法固然稍顯幼稚,然而這個出發點並沒錯誤。當下要做的就是在思想上把投入戰爭和勝利之後的好日子聯系起來。

不過轉念一想,祁睿覺得這又未免太艱難。相持局面已經達成,想這麽穩穩當當的將日本一分為二,明治政府與北海道政府都不會答應。內戰需要分出高低上下,至少也得打到雙方已經沒有血可以繼續流為止。中國內戰結束才20年,當年長江流域死了幾千萬,西北死了幾千萬,淮河流域,雲貴廣西的人口損失也有千萬之眾。超過一億人口在戰爭中死去,難道光復軍就停步不前了麽?

“我倒是覺得在冬季可以組織一些反攻,下雪天的確阻礙軍事行動,不過下雪天也讓明治政府軍那邊的調動遇到問題。只要能夠抓住機會,圍點打援其實是不錯的選擇。”馬曉明看來沒有對戰爭的反思,他以單純的軍人角度提出了建議。

有人帶頭,這些年輕的中級軍官們立刻活躍起來。錢大多一面微微點頭,一面把地圖鋪開。“撤回東北之前,北海道軍在東京是主軍,東京灣的布雷讓北海道軍遭受不小的扼制。現在明治軍是主軍,我倒是覺得北海道軍可以在東京灣布雷。不僅是東京,包括瀨戶內海一帶也可以去逛逛。北海道軍的軍艦噸位大,航程遠。實施海上騷擾,足以讓明治軍的內部動蕩。後腰上被人用槍頂著,這種感覺可不會好。”

“那倒也未必,關鍵是這個成本。跑這麽遠如果沒有重大戰果,只能讓明治軍瀨戶內海附近的船隊更小心而已。不過我贊成在東京灣實施騷擾。”李延年立刻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投入進來,祁睿也沒理由沉浸在對戰爭的反思中。他定了定神,就有了自己的思路。“明治政府此次會不會從京都遷回東京還是個問題。東京此時不穩,而且冬季遷都遇到的麻煩遠比其他季節要多得多。東京打了這麽久的仗,糧食供應也是個問題。我不覺得明治政府有能力在短期內完成糧食供應。沒有糧食,他們難道時刻準備著彈壓饑民麽?留在京都就沒這個問題,先穩定住東京的局面,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或者收獲季節之後再回東京也不遲。”

“呵呵!”馬曉峰冷笑一聲,“就日本的現狀,他們還能有什麽糧食收獲?收獲的糧食大多都會被征用做軍糧。咱們內戰的時候,陛下為了滿足糧食需求,開辟了越南和暹羅的糧食供應線,這才讓作為後方的東南諸省,以及集結了工業的沿海城市糧食不缺。我對那個戰略佩服的五體投地,在戰爭的同時還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民自然覺得那仗打得好。北海道可能還好些,他們好歹有糧食供應基地,還有我們的廉價糧食供應。他們只要幹好作為中轉站的工作,就不缺購買糧食的錢。明治政府這邊可就只能吃他們自己。若是希望等到糧食平息的局面,我只怕他們等不到。”

祁睿一直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很有眼光的軍人,可與同輩的優秀者們一談話,他不得不認識到。天下的豪傑從來沒有匱乏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