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清算前的結算(三)(第2/3頁)

思想工作就是這麽麻煩,祁睿少尉能夠自己身體力行,也寧願維護秩序,不過按照他的本心,是很想直接把周軍這樣的戰士遣返回去。思想教育工作可不是容易事,讓一位21歲的年輕小夥子幹這個的確超出他的能力。可軍隊的理念就是這是一個革命大熔爐,要能讓所有人在裏面的得到鍛煉,而不是簡簡單單見到不合適的人就攆走。

看祁睿少尉沉默下來,胡班長也有點來勁了,他繼續說道:“排長,你就是對下面的同志不愛管那麽多,該管的時候也得管啊!”

“我知道了。”祁睿少尉答道。他不是沒有嘗試過,但是他感覺有些人就是難溝通,怎麽講都是雞同鴨講的味道。

見祁睿少尉也沒有鬧脾氣,胡班長倒也沒有繼續說這些。祁睿少尉談這些問題的時候避開了其他戰士,這也是對胡班長的尊重,胡班長對這種做法還是挺滿意的。他換了個話題,“我們距離錫蘭還有多遠?”

祁睿少尉剛看完資料,他答道:“勿拉港到錫蘭的科倫坡,有1225海裏,按照10節速度的話,122.5小時抵達。大概就是5天時間。”

“那就是說我們還要在海上漂三天多麽?”胡班長問。

“至少還得漂三天多。”祁睿少尉給了非常明確的答復。

聽了這麽一個回答,胡班長只能嘆口氣。他理解祁睿少尉的意思,抵達錫蘭附近之後還得等海軍打完,這需要繼續等下去。也不知道什麽時候登陸的命令才能下達。

艦隊司令丁汝昌中將是負責此次戰役的總指揮,他來決定什麽時候登陸。四艘戰列艦,四艘重型巡洋艦,八艘安裝了蒸汽輪機的巡洋艦,浩浩蕩蕩的編隊護衛著登陸艦以及兩萬部隊正向著錫蘭進發。中將原以為能造出六到八艘戰列艦,實際上只建造完工了四艘排水量14000噸的戰列艦。這其中固然有韋澤對戰列艦要求過高,對於重型設備要求過高的因素,更現實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建造14000噸軍艦的船塢。

丁汝昌也知道1881年中國鑄鋼企業生產能力超過一千萬噸,這些企業全面開工,實實在在的生產了一千萬噸鑄鋼,並且制成了各種鋼制品。他並不知道同年的英國鑄鋼生產能力在500萬噸左右,實際生產量不到250萬噸。即便如此,英國一氣建造了8艘排水量14000噸的君權級戰列艦。

大英帝國上百年的工業積累可不是白積累的,幾百萬經過經濟危機錘煉出來的工人隊伍,大量技術人員,以及大量的基礎設施。中國這個初來乍到的工業國並沒有輕松超越的可能,這需要幾十年不懈的努力才行。

但是中國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丁汝昌也堅信新式戰列艦將所向無敵。裝上了300毫米的主炮之後,丁汝昌明白了巨炮到底有什麽好處。這種300毫米主炮裝上之後,一炮一艦不是夢。即便是知道英國有八艘新式戰列艦,丁汝昌也認為能夠輕松殲滅英國艦隊。

10月7日,中國海軍大艦隊抵達錫蘭科倫坡附近的海面。指揮部的電話員立刻告知司令部,對面發現了英國人的艦隊。中國駐英國大使既然已經明確告知英國,中國要對斯裏蘭卡動手,英國印度洋艦隊也做了準備。

但是這個準備在中國海軍眼裏實在是寒酸。三艘戰列艦,九艘其他“小艦艇”,這差不多是整個英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的全部兵力。英國海軍有遇敵必戰的命令,即便是知道必然戰敗,他們也要勇敢的迎上去。此時英國海軍也已經看到了中國大艦隊的身影,四艘戰列艦的龐大身影。也已經沒什麽好說,英國海軍幾乎是自暴自棄的發動了對中國艦隊的攻擊。

戰列艦前去迎敵,“小艦艇”開始撤退。英國指揮官並不認為突然讓那些軍隊送死有什麽意義。然後一個終身難忘的場面出現在大英帝國皇家海軍印度洋艦隊官兵的眼前。

四艘上萬噸的軍艦,四艘近萬噸的軍艦,八艘軍艦以驚人的航速斜著繞過前來迎戰的戰列艦隊列,向著開始撤退的“小艦艇”猛沖過去。

“他們的航速到底有多少?”印度洋艦隊司令舉著望遠鏡,結結巴巴問副官。這是完全超出英國想象力的航速,這是超出這時代所有吃海軍飯的人的理性的速度。

“得有21節吧?”副官用懷疑自己是否真存在的聲調答道。

一海裏等於1.852公裏,英國“小艦艇”最多也就是跑16海裏,也就是說,每一個小時的追逐,中國戰列艦就能縮短9公裏的距離。雙方的距離不過是15公裏左右,一個多小時之後,中國戰列艦就能對英國“小艦艇”進行屠殺了。

“快追!”印度洋艦隊司令喊道。既然注定要失敗,現在就更沒有逃跑的理由了。

副官忍不住問道:“閣下,如果我們現在撤退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