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北伐前奏(七)(第2/2頁)

慈安幾乎是執拗的搖搖頭,“不,就封三等公!”

看著恭親王奕欣那為難的神色,慈安說道:“當此之時,若是不能一鼓作氣掃蕩撚匪,讓撚匪緩過勁來那就是後患無窮。僧格林沁已經是親王,世襲罔替,無可再封。但曾國藩、江忠源都是李鴻章的師長,他們見到李鴻章得封三等公,自然知道朝廷不吝高官厚位獎賞功臣,自然打仗賣命。再說李鴻章是江忠源的屬下,是曾國藩的弟子,曾國藩的手下見到李鴻章封公爵,他們會怎麽想?”

恭親王奕欣當然能理解慈安所指,有李鴻章“珠玉在前”,淮軍與湘軍眾將自然不甘落後。可慈安太後只考慮了漢臣的感受,卻完全沒有考慮滿臣的感受。那幫王公貴戚們嚷嚷起來也不好處置。

慈安看著恭親王奕欣的表情,她忍不住冷笑一聲,“若是咱們滿人的漢子不服氣,那就讓他們上陣立功。國家到了如此地步,建功立業的機會多的是。若是有人說什麽,你就告訴他們,滿人若是能立下大功,朝廷不吝以親王封賞。”

恭親王奕欣見慈安的態度如此堅定,也知道無法改變慈安的命令。而且恭親王奕欣對滿人的膽怯畏戰同樣極為不滿,想到這裏他叩頭說道:“太後,奴才這就去吏部傳旨。”

事情並沒有恭親王奕欣想的那麽困難,吏部此時再沒了漢臣,滿臣們毫不拖泥帶水的就執行了慈安的命令。吏部尚書命人寫好文書,準備了印信,吏部驗封司也把爵位的事情辦的飛快。這幫家夥並沒有對這個官職與爵位安排做出任何質疑。他們反倒詢問起奪取了洛陽之後朝廷能否出兵陜西。

聽著這個不算愚蠢的問題,恭親王奕欣笑道:“當下以剿滅撚匪為要務。只要剿滅了撚匪,朝廷自然會奪回陜西。”

處理好了此事之後,恭親王奕欣又回到宮裏。慈安已經命人起草好了詔書,除了給李鴻章的詔書之外,給江忠源和曾國藩的詔書也已經寫好。用李鴻章的事情給這兩個人刺激,正是慈安的打算。

直隸距離鄭縣沒多遠,快馬三天就到。李鴻章的告捷文書花了兩天抵達北京,朝廷發揮出了空前的效率,一天內就把官職爵位封賞搞定。所以在4月21日,曾國藩接到了聖旨。聖旨倒也客氣,只是告知曾國藩李鴻章的功績以及朝廷封賞,詔書中告訴曾國藩,他教出這樣的好弟子,實在是功臣。李鴻章得封公爵,曾國藩也有榮耀。最後勉勵曾國藩也要努力。

官場說話就是如此,一切盡在不言中。鄭縣距離洛陽沒多遠,湘軍更早的知道了李鴻章飛奪洛陽的消息。這在湘軍中引發了不小的轟動。現在湘軍眾將得知李鴻章加官晉爵,他們不僅沒有為李鴻章感到高興,反倒都極大的不爽起來。

送走了傳旨的欽差,鮑超酸溜溜地說道:“若不是我們在後面給李鴻章撐腰,在鄭縣堵住了撚匪,他怎麽能這麽輕松的到洛陽去?”

這話說出了湘軍眾將的心思,曾國荃冷哼一聲,“正是如此,我等也走了這幾百裏路,朝廷連個慰問都沒有,這也未免太厚此薄彼。”

有兩位大將帶頭,湘軍諸將也紛紛說起話來。

“李鴻章原本是前來幫忙的,怎麽我們湘軍反倒給李鴻章幫起忙來?”

“李鴻章根本不告訴我們打算,他是看不起我們湘軍吧?”

“大帥,李鴻章這小子只顧自己得好處,全然不顧我們的辛苦啊!”

得知了李鴻章的消息,曾國藩即便沒有非常高興卻也不至於很不爽。事前李鴻章已經把全部謀劃都告訴了曾國藩,而且自告奮勇由淮軍承擔所有的艱難工作。

冒險追擊撚軍、突襲洛陽,在幹完之後看起來其實很容易,可真下這個決心的時候哪裏是那麽容易的。所以曾國藩等大家發完牢騷之後大聲說道:“諸位,李鴻章攻下洛陽之後就封公爵,這是朝廷在激勵,只要有戰功就不吝封賞。現在撚匪尚在,我等我們滅了撚軍之後,我定然向朝廷保舉,諸位最少也會封侯!你等可有此決心?”

聽曾國藩這樣發問,湘軍眾將沉默了片刻,然後一起聒噪起來,“大帥,我等定然滅了撚匪!”

“大帥!等滅了撚匪,我等定保大帥做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