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基本原則(十三)(第2/3頁)

川軍同樣被嚇得夠嗆,土司們那邊開始流傳起了種種說法,例如只要被那光柱照到的人就會被吸幹精血,變成幹屍。死後靈魂也會被抓走拷問,永墜地獄。對於神仙的事情,中國人從來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哪怕是這種謠傳是從土司那邊傳來的,有著濃厚鬼神信仰的川軍也深信不疑。或許傳出這種說法是更篤信鬼神的土司,所以川軍更加相信這種說法。

土司們大部分帶著自己的手下散去,也有些好奇心特別強的,遠遠的駐紮,白天的時候偷偷靠近看看發展,晚上的時候則逃回營地,遠遠的看著山上出現的光影。

光復軍則熱火朝天的在大渡河兩岸忙著什麽。一些為了重賞不顧一切的川軍能夠聽到那邊有些奇怪的聲音,像是持續不斷的蜂鳴,又像是什麽低語。只是光復軍不斷擴大了陣地,這些人也弄不清所以。

第三天上午,川軍赫然發現在光復軍占領的渡口江面上,出現了好些條細線。這些細線橫跨河面,把兩邊連接起來。而光復軍的士兵們在這些細線上鋪設著木板。

四川著名的瀘定橋就是鐵索橋,能承擔起那麽多木板重量的絕不會是竹鎖或者是纜繩,那定然是鐵鎖。生於四川長於四川的川軍都知道建橋的艱難,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建成了一座鐵索橋,真的是只有神仙才能辦到的事情。

川軍再也沒有抵抗的勇氣,信鬼神的只想逃離這個超出他們想象力極限的恐怖地界,不信鬼神的則知道這條鐵索橋完成之後,大渡河再也沒有能力阻擋光復軍的步伐。他們的數萬軍隊可以輕松的往來於大渡河兩岸,他們的後勤補給與援兵暢通無阻。曾經的天險已經變成了坦途。川軍全部撤向了成都,再也不肯留在這裏。

土司此次的選擇與川軍不同,當光復軍在大渡河上建起鐵索橋的時候,他們就堅信光復軍有神仙相助。對於這樣的軍隊,土司們選擇了投奔。如果不投奔有神力的軍隊,生於此長於此的土司們會遭到可怕的殺戮。

接待土司的是雲貴當地投軍的中華民族的戰士,他們不少人身上還有當地特有的紋身,操著土司們能聽懂的土話熱情迎接。飛艇與探照燈當然不會讓這些土司靠近,但是參觀新建的鐵索橋還是沒問題的。

看到堅實的石山上被打出好些孔洞,這些孔洞中深深的插著粗大的鋼柱,鋼柱上系著的長長鋼鏈直通對岸。走過上下起伏的木質橋面,土司頭領們輕松的往來於大渡河之上,不需要千言萬語,這幫人倒頭就拜。

成都,四川巡撫衙門。房間裏面生著火爐,四川巡撫駱秉章靠坐在軟塌上,這位滿清僅存的西南重臣呆呆的看著窗外的細雨。

駱秉章從來沒想到亡國竟然這麽簡單,他與太平軍多年作戰,即便滿清屢戰屢敗,太平軍的崛起之路也夠艱辛。特別是失去了楊秀清與韋澤之後,一度劇烈擴張的太平軍也逐漸衰退下來。但是韋澤令人眼花繚亂的崛起實在是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韋澤擊敗了一個個敵人,占據了半壁江山。

雲貴落入韋澤手中之後,駱秉章就知道四川是光復軍的下一個目標。他雖然做了全面的準備,卻也沒有指望自己能夠反敗為勝。

逃回成都的川軍把光復軍的飛艇以及夜晚的光柱向駱秉章敘述了一番。駱秉章不信什麽巫術,他能確定這是光復軍的新式玩意。至於部下恐慌的稟報光復軍三天建成一座鐵索橋的事情也應該不假。光復軍已經帶著大炮殺到了成都城下,隆隆的炮聲足以證明一切。

收回視線,駱秉章看著桌案上的幾封信。駱秉章的家族在廣東也是大戶,光復軍占據廣東之後駱家的地位就一落千丈。有駱秉章這麽一位滿清的封疆大吏,想也知道光復軍對駱家會是什麽態度。

田地被沒收,家產被剝奪。前年光復軍搞的新式喪葬,作為罪人家屬的駱家不得不和光復軍那幫官員家庭的人一樣,把祖墳啟了,屍骨化為骨灰,供奉到靈塔裏面。光復軍嘴上說的漂亮,春秋時代就不降立墓碑墳塋,孔子把他母親母親合葬,就是靠的別人指點,才知道他爹埋在哪裏。至於到了宋朝,供奉骨灰更是習俗。這都是中國傳統,光復軍既然要光復中華,自然要按照中華的傳統來做。甚至連被反復折騰的駱家都不得不在信裏面講,那能容納數千人的靈塔每日裏香火不斷,修建的挺好看的。

十幾年了,駱秉章能看得出信裏面家人的怨懟。他們也提起其他廣東官員逃回廣東之後,至少家族再也沒有被當作賊屬來看待。雖然光復軍對於滿清官員和舊文人沒有錄用,但是他們的孩子只要老老實實的去上學,政府還是給出路給政策的。但是賊屬家庭不管怎麽努力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