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入局與出局(十一)(第2/2頁)

正因為清楚自己到底是怎麽搭上了這條線,尹曉峰對於光復會倒是很有歸屬感。一個普通人靠自己正當的能耐成為了官員,這在滿清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尹曉峰對自己現在擁有的職位很滿意。他也很清楚,想保住自己的官位,想有所發展,那就得把光復會交代給自己的差事辦好才行。

所以光復軍的代表團在1859年9月20日抵達越南阮超首都順化的時候,尹曉峰在鄭仲明的幫助下把清單上所有內容都與實物有了對照。至於清單上的數據,尹曉峰早就熟記在心的。

阮朝的首都在順化,這一聽就是個中國味道身後的名字。而這個名字卻不僅僅是中國在越南影響力的全部表現,都城順化則完全仿效明朝的北京城而建,順化城中京城、皇城和紫禁城三重結構和中軸對稱布局等一如北京城,甚至連建築名稱都一模一樣。

根據歷史記載,明朝太監交趾人阮安參與了明初北京城的設計與建設,明朝收回安南之後,他在交趾的建設順化城,就完全照搬了這樣的設計思路。

後來交趾再次獨立,順化就成了交趾的都城。建築思路完全保留,越南人連北京的建築名稱都照抄了一番。

阮朝統一了越南之後,也定都順化。而代表團成員就在這座由中國建造,充滿了中國風格的城市中覲見了阮朝皇帝。

阮朝朝廷的官制,在黎朝舊制的基礎上,參照清朝體制,革罷了丞相,以兵刑禮工吏戶六部主理國政,置都察院監察百官。法律方面,以《大清律》為藍本,修訂了《嘉隆律書》398條,覆蓋了軍事、財政、刑法等諸多方面。阮朝開國皇帝阮福映標榜儒學,他下令在順化建立國子監,開鄉試錄取文人仕官。有這麽一個文化體系,阮朝中不乏精通漢語的人,這也讓此次的外交活動難度驟減。

現在在位的阮朝國君乃是阮福蒔,年號嗣德,被稱為嗣德帝。這個有著東南亞幹瘦特點的阮朝統治者親自接見了光復軍的代表團。

見禮之後,沈心從容地說道:“陛下,我們光復軍不久之後就會進軍廣西。用不了一年,我等就是鄰邦了。我奉光復都督府韋澤都督所命,前來拜見陛下。不知陛下可否願意與我們光復都督府和平相處。”

沈心此次來的目的是為了賣軍火,不過韋澤專門交代過,不管光復軍對軍火貿易如何的渴望。越南人比軍火貿易更在乎的則是中國局勢的變化。

早在耶穌誕生前,中國每一個強大王朝建國初期都會將交趾舊地納入中國版圖,這是中國的傳統。越南人無疑是對此印象深刻的。光復都督府以後會不會遵循中國傳統,那是以後的事情。在眼下,維持一條和平的邊界線對於光復都督府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

聽了沈心的話,阮朝從皇帝到大臣,無疑都松了口氣。二十年前現在的江南提督張國梁當山賊的時候,帶了數萬部眾殺進越南,把越南軍隊打得打敗。那次的事情越南君臣還有印象。此時得知光復軍沒有動武的意思,他們自然是覺得壓力驟減。

而且越南皇帝雖然知道光復軍陸海軍到了鴻基港一帶耀武揚威了一把,不過後續中雙方沒有繼續軍事沖突,他也就很滿足了。至於中國人在越南租地挖煤,正如光復軍所料,越南朝廷根本理解不了中國人費了這麽大氣力到底有什麽意義所在。

“不打仗對大家都好!”阮福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