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約克王廷的裂痕(第2/4頁)

外交政策嚴重分歧和伍德維爾家族崛起,令愛德華四世與沃裏克君臣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在沃裏克眼中,伍德維爾家族不過是群低賤的暴發戶,通過裙帶關系獲得不相稱的地位。沃裏克並不滿足甘居人下的角色,他最理想的權力結構是國王表弟聽從自己的指揮施政,而愛德華四世富有主見,絕不肯受人擺布。一個功勞震主的強勢權臣與一個性格強硬的國王,打江山時尚可同甘共苦,坐天下後鮮有相處和諧的案例。

一場關系地緣政治和家族興衰的國內外政治婚姻大博弈,首先使英格蘭宮廷暗潮湧動。這場角逐戰,利益盤根錯節,形勢錯綜復雜,在這個過程中,造王者對自己在權力中樞的地位邊緣化萬分恐慌。

愛德華四世不遺余力扶植勢單力薄的王後家族。從蘭開斯特黨人那裏剝奪的地產幾乎被約克黨功臣瓜分殆盡,能封賞給王後親屬的土地所剩不多,好在王後有一堆弟弟妹妹,愛德華四世自己沒有選擇政治婚姻,卻善於通過政治聯姻提升伍德維爾家族的地位。

王後長妹安妮·伍德維爾嫁給埃塞克斯伯爵的繼承人威廉·鮑徹子爵;長弟安東尼·伍德維爾娶第八代斯格爾女男爵為妻,以妻之名承襲爵位成為貴族;二妹瑪麗·伍德維爾嫁給威爾士豪強威廉·赫伯特的繼承人;三妹傑奎塔·伍德維爾嫁給第八代史堅傑男爵;六妹瑪格麗特·伍德維爾與第十六代阿倫德爾伯爵威廉·菲茨阿蘭的繼承人結婚。

王後二弟約翰·伍德維爾與第二代諾福克公爵夫人凱瑟琳·內維爾的結合,公認為“最惡心”的聯姻。從輩分和年齡上說,愛德華四世20歲的小舅子娶自己65歲的姨媽,變成了自己的姨父,而凱瑟琳同時也是沃裏克的姑姑,民間流言說她的真實年齡比公布的還大10歲。公爵夫人已經送走了三任丈夫,她的第三個丈夫博蒙特子爵為蘭開斯特戰死在北安普敦,她唯一的兒子第三代諾福克公爵支援約克黨打贏陶頓戰役後同年底逝世,很明顯這樁極不般配的婚姻是沖著財富而去的,那個年代的編年史家稱之為“惡魔的聯姻”。

1465年,王後最小的妹妹凱瑟琳·伍德維爾才7歲,嫁給10歲的第二代白金漢公爵亨利·斯塔福德——他是第一代白金漢的長孫,父親在第一次聖奧爾本斯戰役中負傷,於1458年病逝,匆忙促成這樁童婚,可見國王扶植王後家族之心切。小公爵雖然年紀尚幼但心高氣傲,根本瞧不起低賤的伍德維爾家族,只是被迫服從王命,婚禮上從未露出半絲笑容,之後他一生都與妻子家族作對。

貴族政治婚姻市場的優質資源幾乎被王後家族壟斷,招致其他貴族嫉恨,人們私下嚼舌時嘲笑他們“貪婪”、“無恥”、“墮落”。伍德維爾家族談不上高尚,但所作所為也沒比其他貴族過分,白王後還算謹守本分,過著低調的生活,無非出身低微,突然獲得不相稱的地位。然而在等級和血統觀念濃厚的時代,伍德維爾家族帶有“原罪”。

1465年法蘭西局勢發生變化,路易十一登基4年後繼續推行中央集權去封建化進程,長期割據的大諸侯波旁公爵、貝裏公爵、布列塔尼公爵等組建“公共利益聯盟”抵制法王,勃艮第菲利普公爵已將政務交給兒子夏洛萊伯爵代理,夏洛萊積極支持聯盟抗衡路易十一。7月份聯盟與路易十一的王家軍隊爆發蒙特雷戰役,法王把紅王後最得力的朋友布雷澤從她身邊抽調去領導王軍右翼,一代名將布雷澤於此役陣亡。

蒙特雷戰役雖未分出勝負,但路易十一用外交手段分化了聯盟。因有實力最強大的勃艮第公國參與,局面錯綜復雜,法蘭西的集權化進程暫時受阻,路易十一立志要先吞並勃艮第。夏洛萊伯爵的想法比其父親更加激進,菲利普公爵還承認法王是自己的最高領主,夏洛萊則試圖脫離法蘭西,締造完全獨立的勃艮第王國,他與法王的沖突愈演愈烈。面對幾大諸侯聯盟,法王實力仍然占優,可勃艮第背後還有個跟它關系親密的英格蘭,如果英王插手勢必打破平衡,路易十一打算與英格蘭締結盟約,最起碼使其置身事外。

雖然愛德華四世傾向與勃艮第結盟,但有兩方面顧慮:一方面夏洛萊伯爵同情蘭開斯特,與紅王後關系親密,對英格蘭態度還比較冷淡;另一方面愛德華四世考慮到國內政局初穩,不敢刺激熱情伸出橄欖枝的法王,必須克制自己的反法情緒。在勃艮第態度不明朗的情況下,1466年4月,為安撫沃裏克情緒,愛德華四世勉強同意跟路易十一再續兩年和約。

1466年初,夏洛萊伯爵的態度出現轉變,他看到約克王廷日趨穩定,自己跟法王的沖突日增,得知路易十一正對英格蘭大力公關,有點著急;另外,夏洛萊的第二任妻子頭年8月去世,他對“英勃同盟”開始上心起來,希望能娶愛德華四世的妹妹約克的瑪格麗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