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比生命更重要的(第2/2頁)

向小強一時語塞,無話可說。

“挺之,”朱佑榕動情說道,“土地和資源都是有價的。而人是無價的。只有一種情況下,才值得犧牲人的生命去進行戰爭。那就是為了拯救更多的人。”

向小強終於找到話說了:

“那南疆和滿洲的人不是人?”

“我們的鮮血,只值得為我們的同胞而流。那裏有我們的同胞麽?”

“……”

向小強說不過朱佑榕。他也知道兩人的辯論,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同一套價值觀上的。因此根本辯不出結果來。但是,他知道朱佑榕這種思維方式,一旦被放大的話,將很危險。如果自身很強大、能夠穩操勝券時,這種思想可稱為美德。不僅體現了西方啟蒙思想的“人本主義”,而且體現了中國儒家的“人本主義”,用孔子的思想歸納就是:人貴於萬物。

但是,當自身不夠強大、面臨強敵威脅時,這種思想很可能會成為促成妥協、綏靖、出賣、投降等行為的精神支撐。比如法國的貝當元帥,還有中國的汪精衛,他們早年都是自己民族的英雄。但是在後來也都和侵略者合作,組建了偽政府。他們之所以會走出這一步,並不是因為他們的個人品行有多低劣,而正是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他們也是像朱佑榕這樣想問題:

——戰爭就是為了保護國民的。假如戰爭保護不了國民,反而讓國民血流成河,那還不如結束戰爭。至於國民在誰的統治之下,則是次要問題。

可是這些東西,現在向小強又不能說給朱佑榕聽,即使說給她聽,也改變不了什麽了。協議已經簽了,而且自己也是參與者。況且,現在大明的確是很強大,即使扔出去南疆和滿洲,依然非常強大。這並不是別人把炮艦開到家門口、用槍指著大明腦門簽下的不平等條約,而是大明和人家平起平坐著、公平自願地進行的交易。這種條約,雙方都是各取所需的。也是確確實實能給大明帶來很大好處的。

至於得到的和失去的放在一起比較,值不值,那就要看你用哪一套價值體系看問題了。

……

向小強突然很害怕,他想確認一下,假如有一天大明也占到了類似的十字路口,朱佑榕會不會作出貝當和汪精衛同樣的選擇。

他深吸了一口氣,端著酒杯,望著朱佑榕,鄭重地問道:

“陛下,你是不是這樣想:戰爭就是為了保護國民的。假如戰爭保護不了國民,反而讓國民血流成河,那還不如結束戰爭。至於國民在誰的統治之下,則是次要問題?”

朱佑榕沉思了一會兒,說道:

“我……我同意。”

向小強心中一顫,暗說一聲不好。

朱佑榕低下頭,輕聲說道:

“假如……假如有一天,國民不願意我做他們的君主了,我不會賴著。只要這是他們真正的意願。真的,挺之,假如國民投票,結果是願意廢除君主、實行共和制的話,我真的會和平遜位。”

向小強緩過來一口氣,汗了一把,沒想到這妮子居然往這上面想了。他趕緊笑道:

“不不,你別多想,我問的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如果新的統治者是異族呢?如果接受異族統治、就可以不再打仗、不再流血呢?”

朱佑榕一下擡起頭來,楞道:

“啊?你怎麽會問出這種問題?那還用問,當然不能接受了。肯定是打到底。我出去流亡也要打到底。……呵呵,挺之,怎麽突然問這麽傻的問題?”

向小強這才長出了一口氣,放心了。他呵呵笑道:

“嘿嘿,沒啥,隨便問問,隨便問問。”

見鬼,自己怎麽忘了南京保衛戰的時候,這妮子是如何烈性來著?雖然人的生命寶貴,但世界上,永遠都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的。

……

日本的效率非常快,25日剛簽協議,26日就開始從北清境內撤僑了。在清軍中的教官、顧問、觀察員,還有在北清工廠裏的技術人員、工程師、還有他們的家屬,都開始陸陸續續的以各種借口把他們召回國。同時,對馬海峽上渡輪穿梭不斷,日本開始往朝鮮增兵了。

蘇聯也沒閑著。蘇軍在亞洲的三大軍區——中亞邊防軍區(中亞)、後貝加爾湖邊防軍區(蒙古北側)、遠東邊防軍區(遠東),都開始進入戒備狀態了。尤其是遠東邊防軍區,戒備程度最高,幾乎是臨戰狀態。因為很快日本就要進攻滿洲,蘇聯就要在這裏和日本對峙起來。

明蘇協定中,明文規定蘇聯不可以直接出兵,而是明軍將北清政權滅掉之後,再將協議中劃定的區域和平轉交蘇聯。但是現在,蘇聯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上軍列頻繁開動,不但在往遠東、後貝加爾湖兩個邊防軍區增兵,還在往中亞邊防軍區增兵。雖然增得沒有東邊兩個軍區多,但畢竟在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