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山間空投(第2/3頁)

如果說在一小塊空域內形成的火力密度,艦隊火力實在是陸地防空炮部隊所不能比擬的。

戰列艦是最好的武器平台,全身的槍炮好像刺猬一樣,從口徑最大的381毫米主炮,到中口徑副炮,到40毫米防空炮,到最小的20毫米機關炮,再到12毫米機槍……渾身披掛的武器形成了裏外四層彈幕,雖然不至於“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但想往下俯沖進攻的話,就要付出一定傷亡。

當然,如果是俯沖轟炸機或者魚雷機的話,付出一定的傷亡也還值得,畢竟有可能擊中敵艦。但是戰鬥機的武器只有機槍,實在是圖死無益。

三十多架海東青在艦隊上空盤旋了一會兒,也沒找到明軍的飛機,眼見得周圍防空火力那麽密集,沒什麽便宜撿,掉頭返航了。

見到清軍機群沒有傻呼呼的往下撲,明軍艦隊便把埋伏在東邊15000米處的翠鳥戰鬥機群召回來了。

……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洪武號分艦隊一直保持20節的航速,向西行駛。一下午也沒等到清軍那剩下的15架魚雷機。直到下午三點半,收到南京的密電:根據東營機場的情報,清軍的獨立魚雷機大隊能起飛的都起飛了,剩下的都是各種故障、飛不起來的,約有十來架。還有五架半途返回來了就沒再走,不知為什麽。

這下洪武號艦隊放心了,再沒什麽能夠威脅到艦隊的了。

16:00,十五架容克-52裝滿了貨物,從東江艦隊起飛,先航向西南,繞過旅順半島,然後轉向正西,在茫茫渤海上空直飛華北大陸。

16:10,洪武號分艦隊一直開到天津大沽口以東50公裏處。

天津大沽口附近,本來是非常繁忙的海域,但現在四面除了茫茫的大海,竟是什麽也沒有。

自從上午這支明軍艦隊進了渤海,整個環渤海風聲鶴唳、門戶緊鎖,沒有一只船只出航。沿海各地的官府、軍警一齊出動,把所有漁船、商船都看了起來,嚴緊片板出海。

平時不論是商船還是漁船,想出渤海都要經過重重審查的。渤海之外的沿海漁民出海,也都要村裏扣留家人在陸地上的。因為清廷知道,一出了渤海,制海權就在南明手裏了,而沿海百姓一有機會,就會駕船向南投奔南明。經常都有沿海百姓駕著小船、趁夜偷渡出渤海海峽的事情。

而現在一支南明艦隊依然闖了進來,那就是說,連渤海內的制海權也不在滿清手裏了。清政府立刻緊張了起來,害怕出現大規模漁民駕船出海尋找南明艦隊、集體投奔南明的事件。

清廷這麽做,自然是堵住了百姓逃離黑暗的路,但也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洪武號分艦隊雖然只在天津以東50公裏,但卻好像身在廣袤的大洋中一樣。天上沒有一架飛機,四周沒有一條舢板,更看不見陸地。

兩艘航母在這裏轉向東南、頂風全速行駛行駛,開始大規模的放飛戰鬥機。

16:40,兩艘航母總數168架中的100架翠鳥戰鬥機升空完畢,然後在上空盤旋編隊,一邊等候容克運輸機編隊的到來。

16:45,15架容克-52運輸機抵達匯合點,兩批飛機匯合成一個大機群,浩浩蕩蕩地向西南偏西——保定方向飛去。

……

而北面100公裏處,北京、天津、廊坊、唐山等地上空,大批戰鬥機雲集。四個戰鬥機大隊、新舊型號約120架,正在向東南巡邏,嚴陣以待,準備保衛北京。

另外,山東還有三個戰鬥機大隊、約100架左右,正在飛往海上,想攔在明軍轟炸機的路上攔截。兩百多架戰鬥機,這也就是北清空軍在京津防空區能拿出來的全部家當了。

明軍機群和最近的一個清軍機群,只相隔了幾十公裏,一東一西相向而飛,幾乎是擦肩而過,互相未發現。

這時候天已經是黃昏了,從明軍航母到保定以西的太行山空頭地點,直線距離是200公裏,單趟要飛40分鐘。空投的時間應該在下午五點半左右,正好是在天色將黑未黑的時候。

這樣安排的好處是,太行山縱隊既不至於在一團黑暗中尋找補給,容克機群返航的大部分航程又能借助夜晚的掩護,不至於被沿岸起飛的清軍戰鬥機追殺。

17:05,清軍的第一批戰鬥機終於再次發現了大沽口以東50公裏處的明軍艦隊。消息傳回去,清空軍將領很驚異,明軍艦隊居然已經靠的陸地那麽近!這半個下午都還在東邊的茫茫渤海裏搜尋呢!

清軍一個中隊在艦隊附近搜尋了一會兒,沒有發現明軍戰鬥機,更沒有發現“傳說中的”轟炸機。迎接他們的,只有密密麻麻的高射炮黑雲。

現在清軍是拿眼皮底下這支明軍艦隊一點辦法沒有。人家明明靠岸邊那麽近,卻不在岸炮射程之內。自己明明有那麽多飛機,卻沒有一種能傷害到下面的軍艦。戰鬥機沖下去掃射吧,跟撓癢癢一樣,而且看這個炮火密度,傷亡不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