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2/2頁)

魏駒和韓虎默然不言,兩人閃爍其詞,其實這道理大家都明白。晉地披山戴河,相對於四通八達的中原來說比較封閉,趙魏韓背靠著背相鄰,如果內鬥,就會被拖在晉這個封閉的環境裏,誰都無法發展。

但是魏、韓兩家只能出一半的力量對付秦、鄭的原因,不就是因為背後有強大的趙氏麽?他們都害怕被趙氏如同滅代一樣突然消滅,更何況魏韓之間,也因為領地分歧而有不少齷齪,趙魏韓三家的格局,決定了他們的相互提防。

趙無恤將這光景看在眼裏,心知還是缺乏一些火候。

他記得歷史上,三家滅知以後,也陷入了相互猜忌提防的狀態,直到魏文侯站了出來。當時韓、趙兩家不和,韓氏向魏氏求援兵,說:“希望能借兵給我去討伐趙氏。魏文侯說:‘寡人與趙兄弟,不敢從。’趙氏也向魏氏請求援兵,去進攻韓氏,魏文侯用一樣的話回絕了他們。”

韓、趙兩國的使者本來極為生氣,但魏文侯又故意讓他們知道魏給另一方的答復,使得趙韓恍然大悟,對魏產生信任,一起朝拜魏文侯。魏氏就這樣做了三晉盟主,三家合力,頓時打得秦、齊、楚不要不要的,最後一起列為諸侯。

雖然那種結果不是趙無恤想要的,但最初三晉一體對外擴張的過程,卻是他今日要促成的。只是想要讓韓魏兩家聽命於趙,按照自己的計劃行事,就必須做出“坦誠相待”的架勢,把畫餅描繪得更可口一些才行。

他曬然一笑道:“我知道二位在擔心什麽,但無恤無半句虛言,兩年了,我完成了遷都和滅代,我不知道我的上卿任期還有多少年,今日在此,我便將我在上卿位置上真正想做的事情,說與二位聽一聽。”

“先軫元帥、卻莊子、欒武子,是對外強硬的代表,不過他們的強硬,要麽是為了讓晉國贏得霸業,要麽是為了報復私仇,要麽是為了鞏固地位。”

“但時代不同了,也不知從哪一代正卿開始,晉國諸卿心裏就沒了公室。所以我想要對外征伐,為的都不是這些,而是為了趙氏自己的利益,想必子騰、子寅也是如此。”

這是大實話,魏駒韓虎點了點頭。

他起身,張開雙臂,對韓魏二人道:“吾等既然在桃園結義,宣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那我有話便直說了。五十年前,吳國的延陵季子適晉,悅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三人,他預言說,晉國其萃於三家乎?如今晉國民聞公命,如逃寇讎,政在三家,季子的預言已經應驗了!可我還想更進一步。”

“晉國霸業衰微,不可扶救,從平公以後,歷代晉卿都知道這一點,我的前任,範鞅滿足於局限於晉地,將所有陰謀詭計都用在壓制其余卿族上;知瑤則追求的更少,不惜割地給鄰國,引賊入室,我只能說,他們的心志太小,走錯了路……”

“趙魏韓卻不一樣,吾等是繼承了晉國的勝利者,祖輩的霸業在吾等心中延續,父輩的旗幟則握於手中,在內戰的血與火中重生,甲兵合在一起超過二十萬,三家從未如此強大過。聯合出征吧,為晉國光復舊土,得手之後河西歸魏,上洛歸韓,河間歸趙。若能實現這一點,在這本歷代晉卿傳記裏,吾等三人便能占據一個巨大的篇幅,無愧於祖先,也無愧於後世了!”

PS:郤穀謚號查不到,是編的啦,想了想還是郤德子貼切,貴而好禮曰德;忠和純備曰德,忠誠上實曰德,修文來遠曰德。應對正好和趙衰說他“說禮樂而敦《詩》、《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