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引蛇出洞(第2/2頁)

在甲季心裏,完成這項任務是最為重要的事情,至於眼前衛國人的死活,乃至於身後這些前盜寇的死活關他甚麽事。

他們輕騎士從來都是武卒的腿和眼睛,可上回在湖澤西岸的伏擊戰裏卻沒起到什麽作用,被新來的魯國豎子冉求壓了一頭。虞旅帥憋了一口氣,走前特地囑咐他說,這次就算只是帶路,也不能落了成鄉舊人威風。

於是他強忍煩躁說道:“軍中的情況你又不是不清楚,我有不少同僚都被調到了北面去防禦齊國人了,剩余的主力也被集中使用,至於用途不是你我能過問的。總之武卒兵員十分匱乏,司寇才不得已利用上了這些盜寇。”

“何況安民和財,安的是哪家的民,和的又是誰的財?司寇和諸位謀士、旅帥們商量的梓秘不是你我有幸聽聞的,可有一點我卻知道,我保的是司寇治下的民。這些衛人乃是敵國之民,婦孺的丈夫,孩童的父親或許正等著與吾等兵戈相見,此時扶助,是資敵也。我知道漆什長心善,放心罷,吾等只需約束好手下,無愧本心即可,等這巨野邑成了司寇治下的城邑後,自然會有鄉吏來賑濟她們。與其過問,不如想想一會如何禦使這些盜寇,讓他們去消耗守橋的衛人。”

漆萬沉吟,他最後還是被說服了,因為趙無恤承諾過的事情,從來沒有半句食言。甄、廩丘、鄆城三邑的民生在瓷器、紙張創收的補貼下都在蒸蒸日上,他雖然是宋人,可看著這些心裏卻喜滋滋的。

“走投無路的盜跖會負責襲擊大湖沿岸衛人據點,但我只允許他停留在岸上十裏內,不許劫掠民眾,不許濫殺無辜。道路廬舍則由亭卒、投降盜寇混編的去破壞。而武卒主力也會扮作盜寇,集中攻陷重要的關隘,徹底切斷巨野和西面三個邑的聯系!”

這便是趙無恤向穆夏、虞喜等中級軍吏頒布此任務時傳達的意志,他們又交付給了基層軍吏。於是甲季和漆萬一正一副,被委派帶著這些剛投降半旬,吃得半飽的大野澤盜寇來巨野“執行任務”,目的是破壞巨野與衛國西部諸邑的交通橋梁。

趙無恤還強調了一點:“關鍵是在濮南造成一種盜患四起的假象,引衛師來進剿,此乃引蛇出洞之計也!”

於是甲季也沒有隱匿行蹤的意思,就這麽大搖大擺的來,大搖大擺的走,生怕別人不知道他來過。

趴在田畝裏戰戰兢兢的婦人們便看到了這一奇怪場景,那些“群盜”本已經看到了她們,本想今日難逃一劫,只求保住孩子性命,誰料他們卻徑自朝西邊去了。

這幾個婦人對老天千恩萬謝,等那些盜寇遠去後才敢起身歸家。回到裏閭中,免不了和相熟的人家說一說剛才的見聞,短期內即便再餓也不敢出門了。

……

衛國的濮南地有巨野、垂丘、生竇、城濮四邑,總戶數六七千,人口四萬余,這裏因為臨近大野澤,往年沒少受盜寇殘害。但衛侯或許覺得這一帶交付的賦稅實在不多,所以對此愛理不理,一直沒派兵加強防衛,每邑維持一旅五百人的征召邑兵就已經是極限了。

直到去年夏天,趙無恤帥偏師從曹國徹夜皆行,繞過濮南各邑,偷渡城濮城外的渡口,攻克甄邑後,衛侯才仿佛亡羊補牢般在濮南加派了一師之眾。這兩千五百人由大夫公孫驅率領,駐防濮南的制高點歷山,這座傳說中堯帝曾居,舜帝曾躬耕的神山。

公孫驅是衛襄公的孫子,衛侯元的侄兒,地位高貴。這次被委以濮南的防務重任,他壓力是很大的,尤其是王孫賈在絹帛裏對他囑咐的那些話。

“甄、廩丘、鄆城的趙無恤有兵卒數千,如今被齊人在北牽制泰半,防備盜寇又去一半,所以能出動的兵力或許還沒你的一師之眾多。你只需在歷山防守,不需進取,拖到齊國夷儀戰事終了即可,我猜不會超過十月下旬!”

如今距離那王孫賈預言的期限只有半個多月了,因為衛國尚在等地時機,引而不發未向晉國宣戰的緣故,所以魯國趙無恤方面也沒什麽異動。

就在公孫驅剛松口氣時,壞消息卻陸續傳來,入冬後,大野澤的盜寇又在四下劫掠了!

垂丘、生竇、城濮三邑好歹相鄰,可以互為犄角,少有盜寇敢冒險過來,但巨野卻孤零零地位於東面臨近湖水的地方。九月末時,隔上一天還有消息相互傳達,可進入十月份後,竟然就這麽徹底斷了消息。

公孫驅派了一卒百余兵卒去查探,卻連他們也湮沒了。

“難不成竟是陷沒了!”公孫驅叫苦不已,只能向衛國那邊報信請示。然而就在這時,終於有一個信使和幾名兵卒從巨野逃了出來,渾身是血,手持求援簡牘。

“盜患四起,邑卒已經折損過半,還請師帥發兵解巨野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