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仁哉賢主!(第2/2頁)

“余聞,古之賢者,四方之民歸之,若水之下流也。今余不才,唯能帥二三子夫婦以繁蕃。令壯年者無娶老婦,令老者無娶碩女;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將分娩者告於鄉寺,君子將令帶下醫守之。生丈夫、女子,賜豆汁二釜,麥粉三鬥,粟米十石;生二人,君子為其聘乳姆養之。令老而無妻者、寡婦、疾疹之人、貧病之人,出其子,鄉寺為其養之!”

聽完之後,眾人先是一陣緘默,都不可思議地面面相覷。

“生男生女,都能賜豆汁二釜,麥粉三鬥,粟米十石?真有這麽好的事情?”

這句疑問瞬間就引來了眾口一辭:“君子一諾,駟馬難追,肯定是真的!”

於是,還不等趙無恤讓成巫安排在人群裏的水軍們歌功頌德,就有不少旁觀者感動得哭了出來。

“仁哉賢主!”

誰不希望四世同堂?誰不希望多子多孫?可問題是,單憑成鄉這可憐巴巴的畝產,養不活幾個人!所以各裏都曾有過棄嬰、溺嬰之舉,有了這條政令,至少在成鄉,在君子執政期間,再也不必擔心了!

不過如此一來,趙無恤這半月來看似極多的盈利,其實都差不多消耗掉了。剩下的多是些新收獲的麥子,便被投入了趙無恤所謂的“擴大化再生產”中。石磨和磨坊還要加造,可惜溪水並不湍急,否則可以實驗下水力磨。

大風車?那個似乎有點高級,目前成鄉還玩不來,也許等計吏僑培養出十多個和他水平差不多的學生後,倒是可以研究研究。

經歷過一次失敗的陶匠們,也開始了新一輪的釉彩配制和試燒——其實魯陶翁覺得自己的族人們已經做得夠好了,但趙無恤卻仍然不滿意,沒辦法,只能按著君子說的路子,繼續探究。

總之,趙無恤的政令,連帶著他這種開放的經營思路,再次讓子貢驚為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