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結仇(第2/3頁)

“甚好,”吳中元邁步上前,扶起了祝千衛,“在我沒有諭旨調用之前,你仍然做客隗城,與故人同居。”

“是。”祝千衛高聲應是。

黎萬紫率領手下勇士與祝千衛彼此見禮,吳中元則趁機向妘茨詢問隗城準備的怎麽樣了。

實際上隗城還沒有徹底準備好,但眼下他們已經得罪了南海龍族,哪裏還敢耽擱磨蹭,只道已經收拾妥當,隨時可以上路。

由於此時正值深夜,即便要走也要等到天亮,妘茨便將吳中元等人安排在王宮休息,然後率領本城勇士組織民眾套馬駕轅,裝載家什細軟。

黎萬紫先前派來的那隊勇士共有十余人,這些人就得隨著隗城一起北上了,之前吳中元曾和黎萬紫探討過此事,就算一路平安,隗城遷到中土也得三個多月,這三個月這隊勇士就得與隗城眾人一起風餐露宿了,也沒時間打坐練氣。

對此吳中元也有安排,待得隗城眾人去到地頭兒,安置妥當,所有護衛同行的九牧勇士各賞補氣丹藥一枚,因人而異,皆擢一階,既是補償,亦是嘉獎。

勇士謝恩退走,房間裏只剩下了吳中元和黎萬紫,吳中元沒跟黎萬紫提起刺殺白千壽一事,黎萬紫是最關心他的幾個人之一,若是知道他以身涉險,去做風險和回報不成正比的事情,免不得又是一通埋怨。

對於他剛才對待南海龍族的強硬態度,黎萬紫也沒有認為有什麽不妥,因為她也是個鷹派人物,所謂鷹派說白了就是主戰派,而鴿派則是主和派,這兩派最大的區別就是前者是能打不談,而後者則是能談不打,也並不是說鷹派就只知道打仗,而鴿派就只知道投降,這兩者只不過是兩種不同的傾向。

不過對於此事能夠善了,黎萬紫還是非常意外的,意外的不是他逼退了南海龍族,而是他不應該來的這麽快,祝千衛先前焚燒靈氣木簡她是知道的,她沒想到吳中元能趕在對方動手之前趕過來。

仔細想來這事兒還得感謝姜正,若不是姜正逼婚把他給嚇跑了,祝千衛焚燒木簡時他應該還在牛族,即便以最快的速度趕過來也來不及了。

說到此事,吳中元便趁機向黎萬紫請教應該如何處理與牛族和姜南的關系,自上次黎萬紫雪夜給他送飯之後,他才真正把黎萬紫當做小姨對待。

但他虛心的請教卻換來了黎萬紫的一句,‘問我作甚?自己惹的禍事自己處理。’

挨了批評,吳中元便不問了,黎萬紫對於外族通婚還是比較排斥的,這是她不願談論此事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黎萬紫並不擅長處理男女關系,不然的話也不會直到現在還待字閨中,這都三十五六歲的老姑娘了。

接下來二人談論的主要是隗城如何安置的問題,黎萬紫來到之後對隗城人口進行了大致的了解,與他之前敘說的有一定出入,他之前說的是隗城應該有三四萬人,而實際上登記在冊的只有一萬多。

吳中元對隗城人口的估算是根據城中房舍數量進行的推斷,雖然不是非常精準,卻也不可能與真實人數有這麽大的差距,與黎萬紫進行辯論之後方才發現對於人數的統計二人存在概念上的偏差,這時候統計人數是不計算孩子和老人的,十四歲以下的男孩,十二歲以下的女孩,六十歲以上的男人,五十歲以上的女子,都不計算在總人口之內。

不止隗城是這樣,中土三族也是這樣,這時候可不像現代,孩子一出生就有戶口,這時候的醫療條件很差,嬰兒的死亡率是很高的,老年人的死亡率也很高,登基在冊的都是有戰鬥力或生產力的青壯年。

糾正了認識上的偏差,吳中元愣住了,他發愣不是因為身為大吳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少族人,而是此前吳荻與他估算米糧短缺的數字的時候,是建立在只統計青壯年的基礎上的,老人和孩子都沒有計算在內。

之前與吳荻估算的結果是在得了夷人支援的五萬斤魚肉米糧之後,熊族的米糧缺口還有二十萬左右,吳勤和姜大花黎萬紫各出一萬,岷山牲獸能得肉三萬斤,如果狐族再支援五萬,缺口還有九萬。

九萬就已經夠他發愁的了,若是再算上老人和孩子,那缺口將會更大,大到他跑斷腿都籌集不夠,不管他如何努力,熊族最終還是得餓死人。

怎麽會這樣?

愁惱歸愁惱,沮喪歸沮喪,仔細想來這也符合這時候的現狀,要知道封建朝代餓死人是常有的事情,我國也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才徹底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

這麽大的缺口,怎麽補?

不過也沒時間供他沮喪犯愁,沒過多久妘茨就派人前來稟報,由於之前城池周圍曾被海水淹沒,出城的道路泥濘不堪,踏足深陷,根本無法承載負重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