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共聚一堂(第2/3頁)

三人後隨。

待三人喝完,吳中元擡手示意他們坐下,轉而環顧眾人,“你們也不要幸災樂禍,沒挨打的不表示沒毛病,以後誰要是懈怠了差事,我老賬新賬一起算。”

見吳中元說的隨意,眾人便不再如履薄冰,紛紛表態定會克己奉公,盡忠職守。

仆役為眾人斟酒的工夫兒,吳中元又說道,“諸位對我可能不太了解,但吳勤洞淵知道我,我不是個喜歡獨斷專行的人,而且我年輕氣盛,有些時候容易意氣用事,為了避免沖動犯錯,以後熊族諸事,但凡涉及到社稷民生,我都會與左輔殿和右弼宮的四位主副領事共議,多數認同才得實行,我不會一個人做主。”

吳中元言罷,眾人面面相覷,吳中元的話說的很明白,想表達什麽他們也都知道,之所以驚訝是因為吳中元這個決定的本質是削弱了自己的權力,原本凡事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以後卻需要五個人共同商議。

吳中元知道眾人心裏在想什麽,他此舉借鑒的是後世的作法,這麽做最大好處就是穩定人心,既讓左輔殿和右弼宮四個人感覺受到了器重,同時也讓下面的人心裏踏實,包括他在內的這五個人就是權力核心,核心圈子裏有跟他們關系比較好的人,倘若以後什麽事情,也有人替他們說話。

所謂分權,其實也是不存在的,他是大吳,是一把手,凡事還是他說了算,他提議的事情,下面的四個人不可能反對。退一步說即便有人反對,也不可能超過半數。

吳中元又端起酒碗,環視左右,“四位主副領事,熊族的勇士和巫師皆由四位統領,包括各大垣城的各階勇士,其賞罰諸事也由主副領事商議定奪,居山以下勇士巫師的升降賞罰不必向我啟奏。”

四人端酒起身,齊聲應是。

吳中元先飲,四人後隨。

待四人落座,吳中元又笑看眾人,“列位城主各主一方,位高權重,一定要勤勉政事,我有青龍甲在身,想去哪兒就去哪兒,說不定哪天心血來潮就跑到諸位的地盤兒去轉上一圈兒,若是發現諸位的轄區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我肯定不會輕饒了各位,廢黜罷免自是不會,但我這氣急動手的毛病怕是改不了。”

別看吳中元這番話是笑著說的,語氣並不嚴厲,用詞也不嚴肅,卻沒人懷疑他是在說笑,因為眾人此前曾經逐一與他面談過,領教過他明睿威嚴的一面,不會因為他說話隨意就認為他真的很隨和。

待各大城主鄭重表態,吳中元又端起酒碗,“敬列位!”

“謝大吳!”眾人端碗。

至此,敬酒告一段落,開始吃飯,到得這時眾人心裏的石頭也都落地了,酒宴的氣氛也相對輕松,眾人挑選自己對胃口的菜肴吃了些,然後又開始敬酒。

吳中元是“眾矢之的”,所有人都先敬他,對方來敬酒,不喝肯定是不行,硬著頭皮也得喝,喝完還得表揚幾句,說幾句器重的話。

起初還堅持的住,喝了十幾碗之後實在灌不下去了,這時候的酒雖然度數低,卻也屬於白酒,喝多了還是會難受。

眼見吳中元不勝酒力,吳荻便有心與他分擔,雖然她的說辭是‘身為右弼宮主,理應為主上分憂,’但眾人還是知道她為什麽要為吳中元解圍,打趣揶揄,趁機起哄。

吳中元很喜歡這種其樂融融的氣氛,歡喜的同時也免不得有些傷感,他回來已經兩年多了,但直到今日才算真正回歸,子承父業,正位熊族大吳。

酒喝多了的確會對人的神智產生影響,不過不是令人蠢笨糊塗,而是令人激動興奮。

見眾人揶揄吳荻,吳中元高聲說道,“你們這些家夥,知道我不勝酒力還故意為難我,好不容易有人出頭幫我,你們還揶揄擠兌,真是好沒道理。若是再不知收斂,我就帶她走,這大吳我不當了,你們愛誰當誰當。”

吳中元說到此處打了酒嗝兒,眾人知道他在說笑,卻不知道他接下來還會說什麽,紛紛轉頭看他,等他繼續往下講說。

吳中元又說道,“我還不曾與你們算賬呢,我本來在五千年後活的好好兒的,是你們派人到處找我,吳追跟我說熊族需要我,讓我回來接任大吳,我不放心你們,把那邊兒的親戚朋友全扔了,不顧一切的回來了,你們卻好,不知從哪找回那麽個貨色,直接沒有我的位置了,害的我進退兩難,好生淒慘,若不是吳勤洞淵庇護收留,我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大吳言重了,”吳勤起身擺手,“好了好了,大吳不勝酒力,都別勸了。”

“我現在厲害了,青龍甲為我所用,火龍真氣我也練成了,寶劍弓箭我全有了,想晉身太玄更是易如反掌,”吳中元心中清醒卻故作傲態,“以我現在的能力,天下之大,我哪兒不能去呀,我想幹什麽幹不了?就算是五道封印消失,誰又能奈我何?你們真以為大吳是個多好的差事呀,五道封印消失在即,我現在接任大吳純屬作繭自縛,我是不舍得扔下你們,我與你們說,你們要是跟我離心離德,我指不定什麽時候就撂挑子走人了,把你們全扔下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