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十八階(第2/3頁)

眼見黑衣老者對答如流,吳中元越發確信他所言不虛,由於黑衣老者所說的天格九階他此前從未聽說過,便有心探問究竟,“為何下三階為虛?中三階為靈?上三階為元?”

黑衣老者搖了搖頭,“天地九階的稱謂由來已久,難能溯尋根源,下三階之所以以三虛為名,想必是初窺門徑,空虛不實。中三階稱之為靈,當是根基已穩,大有靈通。上三階似有回歸本元之意。”

吳中元緩緩點頭,他雖然不是道士,但他的師父是,故此他對道家諸事也有些許了解,黑衣老者所說不無道理,與道家典籍不謀而合。

想到道家,突然發現一個問題,不管是三虛還是三靈,亦或是三元,都是前綴太,上,玉來區分高下,竟然暗合道家太清,上清,玉清之說。

外人不明所以,只當太清,上清,玉清指的是道教三位祖師,實則不然,太清,上清,玉清是天的三重境界,道德天尊掌管太清境,靈寶天尊住在上清境,而元始天尊的道場則在玉清境,太清,上清,玉清是三位道教祖師住的地方,而不是他們的名字。

想到此處,急忙出言追問,“三元之上,可有三清?”

黑衣老者疑惑回頭,“什麽?”

“沒什麽。”吳中元搖了搖頭,單看黑衣老者的表情,就知道他並不知道還有三清一說。

“溪水清潔,可以飲用。”黑衣老者指著不遠處一條潺潺的小溪。

吳中元擺了擺手,“我不渴,還請長者詳述解惑,這天格九階究竟是怎樣一種情形?”吳中元說到此處,感覺自己問的有些寬泛,於是便具體了一點兒,“晉身天格九階,可是羽化飛升,化作仙人?”

“何為仙人?”黑衣老者反問。

吳中元試圖解釋,但此事根本無法解釋,因為這時候沒有道教,也就沒有仙人一說,他無法向黑衣老者解釋仙人是什麽。

急思過後,吳中元又換了個問題,“地格九階的靈氣為紅藍紫三色,天格九階的靈氣是何種顏色?”

“三虛為黑,三靈為白,三元為黃。”黑衣老者隨口說道。

黑衣老者言罷,吳中元恍然大悟,其所說天格九階與後世的地仙,天仙,金仙是對應的,根據道家典籍記載,地仙無有肉身,乃魂魄之屬,發出的為黑色靈氣,而天仙發出的則是銀色靈氣,金仙顧名思義,發出的自然是金色靈氣。

吳中元有心繼續追問,卻強行忍住了,此時心月狐仍在撫琴,先前平和舒緩的琴聲逐漸出現了起伏波動。

琴聲雖然可以傳遞情緒,卻不似語言那麽精準,哪怕撫琴的人能夠將自己的情緒準確的融入琴聲,聽到琴聲的人也不一定就能通過琴聲判斷出撫琴之人想要表達什麽,因為人都有自己的意識,聽琴的人會將自己的感情代入其中,說白了就是會不可避免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成分。

心月狐到底想表達什麽吳中元不清楚,但琴聲的前半部分給他的感覺是空谷幽蘭,竹林斜影,高山流水,鳥叫蟲鳴,很雅致,很舒緩,很平靜。

但隨後音律出現了變化,有了起伏和波動,給人的感覺就像平靜的生活突然被人打破了。

此外,琴聲之中雖然有明顯的起伏和波動,但每次起伏和波動都沒有將曲調引向高處,事實恰恰相反,起伏和波動之後都帶有明顯的壓抑和克制,貌似是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之後,主人努力的想要排除幹擾,嘗試恢復先前的平靜。

見吳中元聽的出神,黑衣老者便沒有繼續往西走,而是左拐走進果林,自林中一處草亭裏坐了下來,亭子很是老舊,其中還放置著一些農具,當是黑衣老者勞作休息的地方。

吳中元跟著黑衣老者自草亭裏坐了下來,繼續聆聽琴聲。

黑衣老者知道他在聽琴,也沒有打擾他。

心月狐雖然元神受損,神志失常,撫琴卻很有章法,對節奏的掌控非常精準,一分鐘為一節,很標準,幾乎一秒都不差。

這時候自然沒有分鐘這個概念,節奏遵循的是甲子之數,六十為一甲子,滴水六十就是六十秒,也就是一分鐘。

第一節舒緩平靜。

第二節出現了起伏和波動。

第三節試圖平息克制起伏和波動。

第四節貌似有猶豫和仿徨的意味。

從第五節開始,曲調之中出現了殺機,不是女人爭風吃醋的揪頭發抓臉,而是凝重莊嚴的肅殺之氣。

出現殺機之後,曲調的節奏開始加快,琴聲也越發高亢,連第五節計算在內,肅殺之氣整整持續了三節,給人的感覺是一往無前,殺伐果斷,聽的人豪情沖天,熱血沸騰。

“你家主人可曾參與過當年的洪荒戰事?”吳中元看向黑衣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