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自我實現

羅家倫

題解

文章提出並回答了什麽叫“自我實現”和“怎樣才能實現自我”兩個問題。作者主張的“個人實現”,有西方國家提倡的“個性解放”的含義,但無那種顧個人發展不顧社會和他人的極端個人主義;“自我的實現”、“非恃整個的大我來實現不可”的主張,正確體現了大我和自我的社會關系,這種思想,至今仍有很鮮活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若問人生有什麽目的?人生有什麽意義?這個回答是:整個的人生,目的在求自我的實現。什麽是自我的實現?自我的實現就是充分地表現自己,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原來人類的天賦很多,一種是無知的天賦,如肢體感官之類。一個人要實現自我,必先使他的肢體感官得到健全的發展,必先充分發展自己的體魄,這就是充分發展物質的天賦。但是物質的天賦之外,人還有情感、情操的天賦。人類相互間的情感,就是根據這種天賦而來的。更進一層的天賦,就是心靈,也就是理性。亞裏士多德說;“人是有理性的動物。”人類因為有天賦的心靈,所以有理性的活動,所以有種種的思想和理想。而且往往為了這些思想和理想的實現,雖犧牲一切,在所不惜。這都是自我實現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當然,自我的實現,要身體感官的健全發展,要感情、情操的充分培養,要心靈、理性的高尚活動;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都非在社會中實現不可。所以我們對於大社會,就是整個的大我,要有確切的認識。自我實現,並不是為了自己,排斥他人,侵犯他人的意思。若是如此,自我也就斷難實現。人生在世,依靠大我的幫助太多了。比方各位在這裏讀書,不要以為自己能到學校讀書,完全是自己奮鬥出來的。難道你幼小的時候,不靠大人的扶養,只要在母親懷裏奮鬥就能生存嗎?各位現在坐在這裏聽講,也是享受了旁人許多的工作結果。由你所坐的椅子,可以想到造椅子的木匠、造斧鋸的鐵匠、運木頭的商人和工人、種樹木的農人。必須經過許多專門職業者的努力,才造成這些椅子,各位才能夠安坐而聽。又如一件衣服,固須經過裁縫的剪裁和縫紉才能成功;但是縫衣要布,說到布就不能沒有紡紗的工人:紗由棉花紡成的,也就不能沒有種棉的耕作者。也是經過許多人的工作,才完成一件衣服。所以說離開了大我,要實現自我是不可能的。就是魯濱遜漂流荒島,也幸而帶了斧頭和繩子去;否則一無長物,他在荒島中就一命嗚呼了。所以自我的實現,非恃大我來實現不可,非恃整個的大我來實現不可。至於自我的發展,能夠到什麽境地,一方面要看大我發展到如何地步,一方面要靠投身在大我裏面的自我,能替大我盡到如何的力量。大我是無數自我構成的,自我的力量盡得多,則大我的實現愈大;大我的實現愈大,自然自我的實現也因之愈大。

一個偉大人物,尤其是大政治家之所以能夠成功,正因為他能抓住為大我服務的機會,不肯輕易放過,以努力自我的實現。譬如法律規定每人每日工作八小時,在一般人看來,超過八小時就不是我所應該做的了。而大人物則每天做十小時,甚至十六小時工作,也毫不埋怨。如拿破侖有時晚上只睡三小時,在一般人看來,豈不以為這是自尋苦惱?但是他們甘心如此,他們認為這是他們的責任,也就是他們的權利。惟其負責愈多,所以自我的實現也愈大,愈能使自我的實現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閱讀延伸

羅家倫《新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