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明秀算卦

武周革命以來,武則天創立武舉制度。

從創始至今,已開了三科,為朝廷選拔了不少人才。這其中,首科武狀元員半千後來棄武從文,如今在朝中拜弘文館直學士,憑借《明堂新禮》以及《封禪四壇碑》十二首而得武則天青睞,如今編修《三教珠英》,與張說等人交情密切。

算起來,員半千已經在文壇上站穩了腳跟,算是從武人成功進階。

除此之外,如今已官拜並州大都督的張仁亶,也算是武則天成功自武舉中選拔的人才。

然則,除這兩人之外,二科武舉狀元孫思觀,卻是默默無聞,少有人知道。

據說孫思觀在奪取了武狀元之後,驕橫狂妄,誰也不放在眼裏,因而得罪了武承嗣。試想,他一個平民出生的武舉狀元,如何能承受住那武承嗣的打壓和迫害?

最終,孫思觀棄官離去,下落不明……

“八郎,你確定他是孫思觀?”

孫思觀奪取武狀元的時候,楊守文還渾渾噩噩,不甚清爽,自然不可能認識他。

而明秀和張九齡更不清楚。

明秀長年在江南,這是第一次來神都;而張九齡呢,更身處嶺南,甚至還不如明秀了解時事。

呂程志苦笑道:“我怎會看錯?

當年孫思觀奪取武魁時,我也曾見過,對他印象非常深刻,決不可能看錯了他。”

“明禮!”

明秀突然高聲呼喊,就見明禮吊著膀子匆匆跑來。

之前,明禮也受了傷,但傷勢不重。

他走過來道:“阿郎有何吩咐?”

“我記得聖人開二次武科時,你好像也參加過?”

“是啊。”

“那你可認得他!”

明秀說著,讓開了身子,露出身後的屍體。

明禮走上前去,彎下腰看了一陣子,臉上浮現出一絲驚訝之色。

“怎麽會是他?”

“你認得他?”

明禮連忙道:“當年我奉命前來參加武科,本以為可以輕松奪魁。誰料想在舉重和騎射兩項上都輸給了此人。後來在馬槍比試中,我被他以流星錘擊中,最終敗北。

他叫孫思觀,是二科武魁,怎麽變成了這副模樣?

想當初我見他的時候,他可是意氣風發。那年他年不過三十吧,可現在看上去,卻近五旬。”

明秀沒有回答明禮的問題,而是扭頭向楊守文看去。

呂程志和明禮先後確認了孫思觀的身份,相信不會再有問題。

那麽,疑問就有了!

楊守文和孫思觀素昧平生,而孫、楊兩家也從未有過交集,何以他會出現在這裏?

至於孫思觀為什麽會扮作賊人,楊守文倒不覺得奇怪。

少年得志,骨子裏狂傲,結果遭遇迫害,歷經磨難,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的例子多不勝數。楊守文蹲下身子,在孫思觀身上摸索,結果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

“小高,你認得他嗎?”

高力士搖頭道:“奴婢是第一次見到這個人。”

“呼,那還真是有趣了!”

楊守文搜索無果後,慢慢站起身來。

他很想知道,這孫思觀到底是投靠了什麽人?毫無疑問,那個人就是要害他的主謀。

就在這時,有一名仆從慌慌張張跑過來。

“不好了,有官軍向這邊逼近。”

“官軍?”

楊守文聞聽,眼睛一眯,輕聲道:“來的正好。”

他招手示意高力士過來,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話,就見那高力士連連點頭,牽過一匹馬來,便飛馳而去。

“青之,你讓他去幹什麽?”

楊守文笑道:“這種情況下,最好還是讓東宮所屬出面為好。”

……

對於太子李顯,楊守文一直秉承著敬而遠之的態度。

雖然從各方傳來的消息可以看出,李顯性子寬厚,頗有仁德。但楊守文卻不願接觸。

不過這時候,用東宮的幌子出面應對,絕對是一步妙棋。

趕來八角山的官軍,來自酸棗。

他們也是在昨晚接到了浚儀方面的情報,以為發生了什麽事情,故而連夜趕來支援。只是他們沒想到,出面和他們招呼的人,竟然是東宮典直,頓時有些慌亂。

官軍還以為是東宮的人遭遇伏擊,一個個非常緊張。

楊守文沒有和他們照面,而是讓高力士傳話,說要立刻渡河。

那官軍二話不說,一面飛報汴州刺史,一面在河上架起了浮橋。到辰時剛過,浮橋就已經完成。楊守文也不想和汴州的官員打交道,便帶著人匆匆渡河離去。

至於那些屍骸,自有那些官軍和汴州方面的官員去解決……

……

汴州發生這種事情,自然是亂成了一團。

一折沖府的衛士假冒匪人伏擊太子的人,又怎可能等閑視之?這種事,肯定瞞不過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撇清關系,呈報朝廷。否則等朝廷追查下來,定然是一場腥風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