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歡喜冤家

“象棋?這哪裏是象棋?”

鄭虔一副‘我見識少你不要騙我’的表情,看著楊守文道:“楊大哥,象棋我知道,而且也下過,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種妻子,由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哪裏是這種棋盤?不對不對,你這棋,好像的確是象棋的模樣。”

楊守文頓時大吃一驚,看著鄭虔,一副見了鬼的模樣。

唐代,已經有象棋出現了嗎?

事實上,象棋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

《楚辭·招魂》中就有對其形制以及玩樂方法做過專門的記錄。而在漢代劉向鎖住的《說苑·善說》中,也記載過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都象棋而舞鄭女。

關於象棋的起源,說法眾多。

有說是起源於神農氏,又有說是源自於皇帝。

諸如此類的說法林林總總,但大體上都表明,象棋的歷史和圍棋的歷史恐怕相差不大。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三種器具組成,共十二子。

箸為骰子,棋子用象牙制成,局就是棋盤。下棋時,投六箸、行六棋,依照著春秋時兵制,進行博弈。而到了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只行棋,不投箸,名為‘塞‘的棋戲。

秦漢時期,塞戲盛行,又名格五。

到了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變化,甚至還傳播到了印度。

北周武帝在位時,癡迷於象棋,並且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庾信寫《象戲經賦》,代表著象棋的形制完成了第二次演變和改革。乃至於到了隋唐,象棋活動主要集中於中原和南方地區,其形制與早期的國際象棋有頗多相似之處。

唐代的象棋,共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則是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

楊守文畢竟是清醒的時間還短,也沒怎麽見人下過象棋,以至於以為象棋尚未出現。

聽了鄭虔的話,他立刻意識到了自己似乎犯下了一個大錯。

看著眼前的棋盤,楊守文一時間也有些茫然,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好在,鄭虔沒有留意到他臉上的尷尬之色,在仔細觀察了棋盤之後,突然扭頭問道:“楊大哥,你這‘象戲’,當如何遊戲?”

“啊?”

楊守文愣了一下,沉吟片刻後,輕聲道:“那你們以前是怎麽遊戲?”

鄭虔笑道,“看樣子楊大哥是真不知道象戲的規則。”

他於是滔滔不絕,向楊守文講解象棋的遊戲方式。一開始,楊守文聽著有些雲山霧罩,可漸漸的,他感覺到鄭虔所說的這種象戲規則,似乎與後世的國際象棋相仿。

難道說,國際象棋是有中國的象戲而來嗎?

楊守文不了解國際象棋的歷史,就如同他不清楚中國象棋的歷史一樣。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也不無可能。

國際象棋是從什麽時候在歐洲盛行?楊守文不清楚。

可他知道,此時的歐洲,應該正處於歷史上所說的‘拜占庭帝國’時代。而在中國中古歷史典籍中,則稱之為拂菻國。自絲綢之路開啟之後,華夏文明隨著各種商貿活動,早已傳播到了小亞細亞地區,並由此而進入歐洲。《北史·西域傳》中,成拜占庭為伏盧尼;而在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卷十一》當中,則把波拉斯國所附西方諸國統稱為拂懍。由此可見,早在唐代,華夏文明已經向歐洲傳播。

象戲在這個時期傳入歐洲,並逐漸發展成為後來的國際象棋,似乎也不足為奇。不過,楊守文卻來了興致,因為國際象棋的棋制和後來的中國象棋棋制,有很大不同。

“哦,我這象戲的玩法,和你說的不一樣。”

他立刻打起了精神,向鄭虔解釋這象棋的規則。

馬走日,相走田,隔山炮,過河卒……諸如此類的規則,楊守文一一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他並不知道,中國象棋的基本定型,是宋代在唐代象棋的基礎上,增加了士、相、炮等妻子。同時,有增加了九宮格,吸收和借鑒其他棋類棋子的種類,以增強趣味性。

只是如此一來,中國象棋和唐代象戲的規則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歷經司馬光、晁補之等人的推廣,中國象棋逐漸在民間普及,並一直延續到後世。

險些鬧出笑話!

楊守文深吸一口氣,只覺額頭冷汗淋漓。

以後,可是需要小心一些,若不然的話,早晚都會露出馬腳。古人,並不是他想象的那麽簡單。

這也就是鄭虔,如果換個人,未必會相信。

哪怕鄭虔後世成就非凡,可這時候畢竟還是一個八歲的小孩子。至於其他人,諸如楊從義、阿布思吉達和楊氏等人,本身對這些東西就不是很了解,所以也沒有懷疑什麽。

“楊大哥,這麽大的棋子,怎麽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