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打壓(第2/2頁)

這些人大都是當初激烈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強硬派,因為反對變法而被貶官,而太皇太後就是反對變法的保守派領袖,這時候他們站出來支持太皇太後,倒不是認為太皇太後這些措施好,而更多的是一種姿態,也是一種同進退的表示。

這時,樞密院院使韓縝蒼白著臉慢吞吞走了出來,跪在地上,持笏道:“太皇太後,老臣倒也不是要告老還鄉,只是,老臣對太皇太後免除軍人刺字,大張旗鼓表彰戰功,提高軍人地位,以及成立超越其他衙門的國安局,至今還是不能理解,雖有李常前車之鑒,但老臣身為樞密院使,總不能坐視這等違背祖訓之事在眼皮底下發生,故懇請太皇太後收回成命。以保江山萬萬年!”

大臣們都吃了一驚,眼看李常因為反對太皇太後的新政而被革職,他竟然還敢出來冒,當真勇氣可嘉。只是後果堪慮。

太皇太後也想不到還會有不怕死的冒出來,而且又是一個三朝元老,便拿眼望向杜文浩。

杜文浩把手掌在胸前平放,朝她眨了眨眼睛,這是他們兩商量好的暗號,讓她稍安勿躁,靜觀其變,看看還有哪些反對者,才好針對性采取措施。

高滔滔微微點頭,道:“韓愛卿,哀家心意已決,你就不要……”

“太皇太後!”韓縝提高了嗓門,“五代十國武將擁兵自重,顛覆朝廷的事,決不能在我朝重演啊!”

高滔滔面無表情,掃了一眼群臣:“諸位愛卿,還有誰附議韓愛卿之諫?”

這話已經隱含了威懾在其中了,本來有心也出列附議的幾個文臣們,都明哲保身縮了回去。

不過,還是有敢於直諫的人,這些人都是跟韓縝、李常平素交好之人,樞密院副使林希率先出列,表示附議,接著,尚書左丞蔡卞、尚書右丞黃履、政殿大學士韓維、侍禦史盛陶也都出列附議。

高滔滔臉色有些變了,前面這四位都是宰執,當朝共有八位宰執,王珪、杜文浩是自己一邊的,蔡確已經被撤換掉,換成自己人司馬光,除了門下侍郎章惇還靜默不語之外,另外四位都出來反對,不由得高滔滔有些慌亂。又瞧向杜文浩。

杜文浩眼中閃過一抹寒光,將胸前手掌一翻!這是兩人約定的暗號──動手,堅決打壓!

高滔滔正要說話,太師文彥博緩步出列,持笏道:“分公私困竭,冗兵是其原因之一,此番太皇太後汰兵並創國安局,老臣認為,此乃對症下藥之舉。若有禍事,臣請為國而死!”

這幾句話強調並不高,卻是擲地有聲!一時之間,大殿之上鴉雀無聲!

太師文彥博年逾古稀,資格太老了,乃是四朝元老!而且家族人才輩出,世祖數輩受封蔭,曾祖父是燕國公,祖父是周國公,父親事魏國公。他自己,早在宋仁宗時便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土;英宗時,是樞密使,神宗時,因反對自己的學生王安石變法,雖被貶為地方官,但卻加封一品太師!可見他在宋神宗眼中的地位。他在朝廷上很少說話,但說出的每一句話,那都是看準了事態的,往往也是最有分量的。

這一次,文彥博竟然用人頭擔保太皇太後對軍隊的變法和對國安局成立的支持,這老家夥說話,那分量可非同一般。

高滔滔頓時精神大振,禁不住腰板一挺,展顏笑道:“太師如此鼎力支持哀家,讓哀家倍感欣慰。”

文彥博躬身道:“冗兵之禍,有目共睹。大家口伐筆誅已經多少年了,卻很少觸及實質,咱們再不能只是在朝堂之上誇誇其談,而不動真格了!今太皇太後裁汰冗兵,老臣願以命擔保!”

“多謝老太師!”

高滔滔眼眶都有些濕潤了,頻頻點點頭,掃了一眼群臣,緩緩道:“哀家常聽先帝說過,一臣不能在一個職位呆的時間太長,要輪換著來,要在不同的職位上磨練,才能增加閱歷,增長見識,加強治國安邦的本事。今距先帝最後一次調整朝中各衙門任職已經逾年,哀家垂簾聽政也有差不多兩個月了,實有必要作出調整,哀家決定,今天把朝中部分衙門掌印官和主佐官的職位作個調整。”

群臣頓時都是一呆,這時候太皇太後來換班輪崗,絕非巧合,肯定是要動手打壓反對派,培植自己的勢力了。剛才出列附議韓縝反對太皇太後的人更是額頭冒汗,不知自己命運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