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柩前即位(第3/4頁)

七人駭然不知所措。

皇太後望著雍王發癲亂磕頭,也不讓人阻止,似乎沒瞧見似的,拖長了音調:“雍王犯下如此重罪,罪不可赦!哀家之意,讓他為皇上殉葬。眾卿意下如何?”

王珪不知道事情發生竟然是這樣,一時呆住了,他年歲已高,反應也慢,作為首輔,本應當先由他說話的,但他傻在哪裏不說話,其余六人本不能搶先表態的,不過,這不比平常,不能以平常規矩辦事,蔡確輕咳一聲,上前躬身道:“皇太後,微臣以為,雍王與皇上手足情深,若非他人挑唆,斷不會犯下如此重罪,尚情有可原,如今神智錯亂,已受天譴,可免殉葬,另命他永為帝陵使,守護永裕陵,陪伴皇兄左右。”

皇太後微微點頭陰冷的面色稍稍和緩,那六人官做到了這位置,都是人精,如何看不出來皇太後對這處置比較滿意,忙都隨聲附和。

這樣的結果真是大妙,杜文浩肚子裏樂開了花,這下好,讓這小子替他皇兄守一輩子墳去,就再沒機會來找自己麻煩了。這主意好!

他禁不住瞧了一眼蔡確,心想這老小子揣摩上意很準啊,而且心夠狠的,雍王待他不薄,他竟落井下石,明知道皇太後不會真的舍得讓雍王殉葬,自己得拿出個樣子來給他們看,不僅順著皇太後的意思說了免殉葬,還想出這麽個主意,那比流三千裏之類的強太多了,而且處理十分妥當。

皇太後見左丞相王珪一直不說話,便淡淡問道:“王愛卿,眾卿所言,你意如何啊?”

王珪剛才只是一時愣了,這片刻便已經想好,躬身道:“回稟皇太後,對蔡宰相等所言,老臣附議。另,老臣以為,為顧及皇家臉面,此事不宜外傳,也不宜計入正史,對外只說雍王思念皇兄,自願入陵陪護即可。”

皇太後嘴角終於露出了滿意的微笑,掃了一眼眾人,緩緩道:“王愛卿之議,眾愛卿以為呢?”

此刻側殿上燈火亮如白晝,皇太後這滿意的神情都瞧在了眼裏,一起躬身道:“臣等附議!”

“好,既是如此,這事就這麽定了。”皇太後頓了頓,又道:“再有不到一個時辰,便是發引出殯之時,引領皇家發引之人必須定下,眾愛卿,有何建議啊?”

現在爭奪皇位的雍王因為謀害皇上而獲罪,永伴帝陵,又已經發瘋了,總不能讓一個瘋子當皇上吧,自然退出了皇上的競爭,便只有六皇子延安郡王趙煦這個唯一的選擇了。皇太後明知故問,顯然是想用眾人的嘴來說這個結果,更顯大度威儀。

盡管這個結果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事,但大小也算擁戴之功,不過,這一次蔡確不好意思搶先了,畢竟他原先是力主讓雍王承繼大寶的,這一下轉的太快了也不好,最好能讓王珪先說,然後自己附議。

可以,他偷眼瞧向王珪,王珪卻好像木頭一樣沒反應。王珪也有他的算盤,他知道六皇子承繼皇位已成定局,這時候擁戴定策的功勞早已經明確,就算這時候不說也不影響了,這時候,最好能讓對方的人主動先說,這樣原先的兩派意見統一了,就更為妥當了。

蔡確見王珪不表態,而皇太後又盯著他瞧,只好拱手道:“臣以為,延安郡王乃皇長子,按照祖訓,當承大統為嗣皇帝!發引出殯,以嗣皇帝為引領。事畢,乞皇太後效仿真宗帝劉皇後,聽政權同處分軍國重事。”說罷撩衣袍跪倒磕頭。

蔡確原來是堅決擁護雍王繼位的,是這一派的首領,如今倒戈轉而支持六皇子繼位,他這一邊的韓縝等人自然也跟著走了。紛紛表態表示附議,也跪倒磕頭。

這個結果讓王珪非常高興,也撩衣袍跪倒:“天下大器,唯延平郡王可承,此乃順應天命;太後以太皇太後之尊,垂簾聽政,定能國泰民安!”

趙煦是皇太後高滔滔的孫子,趙煦當了皇帝,高滔滔自然也就從皇太後升為太皇太後了。

皇太後瞧了一眼杜文浩,見他朝自己微笑點頭,這才緩緩道:“既然眾愛卿都一致主張延安郡王繼承皇位,哀家也意如此。那就這麽定了。這新帝登基慶典該何時舉行,眾卿家說說吧。”

王珪躬身道:“先帝治喪月余,國事一直由老臣與蔡宰相即兩位王爺暫攝,諸事臣等都謹謹然不敢妄斷,既然已定新帝,當及早即位為宜。以老臣所見,仿效西漢武帝之後諸帝,柩前即位,同乞請太後即行聽政。”

皇太後道:“今天登基,會不會倉促了些?”

“太後請放心,這月余間,臣等已經將新帝即位大典諸般應用備妥,只等皇太後定策。”

“嗯……,你們想得挺周到,眾位愛卿,你們的意思呢?”

蔡確等也躬身道:“臣等附議王宰相之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