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大統之爭(第2/3頁)

杜文浩道:“行啊,但不知蔡大人表字……”

“元長。”

“雲長?關雲長關公?”

蔡京愣了一下,嘿嘿笑道:“愚兄哪敢比那桃園三結義輔國安邦的五虎上將關二爺啊,愚兄表字元長,元旦的元,一無所長的長。”

“哦,抱歉,沒聽清楚,嘿嘿嘿,雲長兄大人過謙了。”

“好,愚兄本癡長幾歲,既然兄弟你如此謙遜,先以弟相稱,那愚兄就得罪了,擅做一回兄長了,咱們以後便以兄弟相稱,雲帆賢弟不見怪吧?”

杜文浩還真有些奇怪,這蔡京一上來就一臉媚笑跟自己套磁,也不知是何用意,便道:“元長兄多慮了,以兄弟相稱正好。”

“嘿嘿,賢弟果真是爽快之人!難怪雍王爺如此看重賢弟了!”

“雍王爺?”杜文浩跟觸電似地,身子不由自主抖了一下。用刀威逼扣押兩位王爺為人質,這種事情足以抄家滅門的了,盡管這幾天都沒任何動靜,但杜文浩心裏還是懸吊吊的,現在陡然從這開封府尹蔡京口裏聽說雍王爺三個字,不由下意識抽了一下。

蔡京似乎知道其中的內幕,神秘一笑,伸手拍了拍杜文浩的肩膀:“賢弟不必擔心,王爺對你那是十分的看重的,縱然有什麽誤會所致不敬,他老人家也不過是一笑了之而已。”

杜文浩幹笑兩聲,沒接腔,他知道,這時候帶耳朵比帶嘴好。

蔡京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慢悠悠放下,這才續道:“賢弟出任成都府路,又各路巡醫提點刑獄,差不多一年沒在京城,這一年來,京城出了不少事,賢弟只怕不太清楚吧?”

“確實不知。”

“請容愚兄為賢弟敘敘。”蔡京口才極好,滔滔不絕將這一年來的京城發生的大事都說了,這些事差不多都是與雍王爺有關的,三五句話裏便有雍王爺如何如何,宋神宗對雍王爺這個皇弟又是如何的看重,人前人後的誇贊,總之把雍王爺誇上了天。

杜文浩微笑不語,一直靜靜地聽著,直到現在,他還沒弄明白,蔡京說這麽一大堆雍王爺的好話,為了什麽。

蔡京說得口沫橫飛,差不多說了一個時辰,這才終於收了尾,長嘆一聲,道:“皇上與雍王爺兄弟情深,沒成想,聖上……竟然一朝駕崩,騎鶴仙去,卻未留下遺詔指定承繼皇位之人。所以,這大統之事,便一直懸而未決……”

說到這裏,蔡京偷眼瞅了一眼杜文浩。

杜文浩卻跟個泥菩薩一般面無表情,其實內心裏翻江倒海一般的,聽到現在才明白,這蔡京恐怕是當說客來了。為了只是繼承皇位的事情,這種事情那可是燙手的山芋,捧不得也掉不得,千萬不能插手,最好是敬而遠之,如果遠不了,那就徐庶進曹營,來他個一言不發。

蔡京從杜文浩臉上看不出任何狀態,心中忐忑,便繼續說道:“朝中大臣們為了皇位由誰繼承之事,這幾天是爭得天翻地覆的,就差沒撕破臉打起架來了。能現在繼承大統的,就兩個人選,雍王爺是首選之人,也是朝中有眼光的,重社稷江山大計的一幫老臣們擁戴之人。要知道,雍王爺天資穎異,為人豁達,皇上特別賞識他,雍王爺特別喜歡收藏善本,皇上得知之後,每每搜羅到異書善本,便派人給他送去,賢弟你瞧,他們兄弟兩是不是極和睦的啊?”

杜文浩心頭一動,問道:“雍王爺喜歡收藏古書啊?”

蔡京剛才滿嘴跑馬說得天花亂墜,也不見杜文浩吭聲,說到藏書,竟然能引他說話,不由大喜,一拍扶手,道:“是啊,莫非賢弟也喜此道?”

杜文浩嘿嘿笑道:“不不,我哪有那閑情逸志,忙看病都忙不過來呢。”

“那是。”蔡京也陪笑兩聲,“雍王爺跟著皇上關系特別親密,相處日久,皇上也經常讓他幫著料理一些國事政務,雍王爺每每都是處理得妥妥當當的,深得皇上賞識。所以啊,雍王爺是最能體會皇上聖意的人,若是他繼承大統,一定能秉承皇上遺志,我大宋江山,一定能如同聖上在位時一般的如若金湯,百姓一樣的安居樂業,這豈不是萬民之福,賢弟你說是吧?”

杜文浩嘿嘿笑了兩聲,不置可否。

蔡京又端起茶盞抿了一口,悠悠嘆了口氣,才接著續道:“這繼承大統的第二個人選,便是那六皇子了。可是,賢弟你也知道,這六皇子不是嫡出,乃是前面五位皇兄夭折,這才以他居長,至今年方九歲,賢弟想想,讓這樣一個小孩子繼承大統,怎比得上雍王爺老成持重?”

杜文浩還是一聲不吭。

蔡京又續道:“現如今,朝中大臣分作兩派,大多擁戴雍王爺,當然,也有擁戴六皇子的。兩派互不相讓,擁戴六皇子的說什麽子承父業,諸不知宋太宗也是『兄終弟及』的啊,這是有祖宗先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