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緊急軍情(第3/4頁)

“老朽明白。”錢不收捋著胡須想了想,說道:“子瞻病屬危殆,師父先救命,後治病的思路是完全正確的,如今命已得救病見轉機,但余證仍在,正所謂『陽易復而津難回』。老朽以為,在師父前方基礎上,加味潛滋肝腎,補肝斂肺,則險象自平。”

杜文浩點頭:“說得好,潛滋肝腎,草木比不上靈介,就加生鱉甲和生龜板吧。而要說滋肝腎,斂肺止汗,補精不足者,莫過於五味子了!”

“嗯,師父一語中的,老朽佩服。”

正說話間,聽到有人敲門,閻妙手趕緊跑過去開門,只見門口站著的是杜文浩的軍事幕僚李浦,躬身對杜文浩道:“將軍!”

“進來吧!”杜文浩起身道,“坐,喝杯茶。”

李浦卻不就坐,說道:“將軍,有緊急軍情密保送到。”

“哦,”杜文浩回頭對對錢不收道:“你來寫方送去給他們煎服。我去看看。”

說罷,兩人出門,來到李浦屋裏。

屋裏有個軍驛兵士,見到杜文浩進來,躬身施禮,然後從懷裏取出一個火漆密封的卷軸,遞給杜文浩道:“杜將軍,成都府路緊急軍情,中軍韓絳韓大帥八百裏加急轉呈給你。請閱示。”

杜文浩接過,兵士躬身施禮,退出了屋外。

李浦抽出一柄小刀,倒轉刀柄遞給杜文浩。杜文浩用刀拆開,匆匆看完,臉色有些變了。

這是韓絳轉送給杜文浩的前方軍情,前方戰報稱西山番軍兵勢很猛,成都府路的各州廂軍一觸即潰,番軍已經攻克邛州,直逼成都門戶蜀州!

韓絳說他們的大軍已經進入成都府路地界,正日夜兼程往成都趕,要趕在番軍前頭阻擊,保護成都府並將番軍消滅在川西平原!

杜文浩把軍情遞給了李浦。李浦看完,沉聲道:“將軍,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將軍有話請講。”

“好,我大宋精銳,多部署在西北西夏邊境和北邊大遼邊境上,吐蕃各部落一向於我大宋相安無事,其河湟洮角廝羅部還協助我大宋進攻西夏,可謂盟友,所以,據末將所知,成都府路一線,並無精銳禁軍部署,只有數萬廂軍。且多為老弱病殘者,連役兵都難以勝任。而西山部落番兵在與臨近部落征戰中歷練,有比較強的戰鬥力。所以才一路勢如破竹。將軍,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在唐朝時代,吐蕃與大唐幾度對決,唐軍就沒占什麽便宜,反倒讓番軍利用大唐內戰之極,一度殺到長安城下。大宋時期,吐蕃四分五裂,勢力遠非當年可比,但的確不能輕視。

杜文浩道:“是啊,根據皇上告訴我的消息,此番西山是傾巢而出,兵力號稱三萬,不過,估計實際上只有一萬多人,由於西夏永樂城一戰,我軍精銳損失慘重,調不出更多精兵,此番只派出一萬禁軍,會同成都府路廂軍三萬,共四萬人,又占有天時地利,估計擊退番軍應當沒有什麽問題,所以韓絳才把一般禁軍分給我帶著作後軍,他說用三萬五千人對付番軍一萬來人,應當手到擒來的,可是,從現在軍情來看,敵軍非常厲害,雅州、邛州軍隊都未能抵擋他們的攻勢,的確讓人堪憂啊。”

李浦低聲道:“末將乃行伍出身,在軍中二十余年,深知我軍底細,說實話,廂軍戰鬥力低下,有目共睹,韓絳將軍的三萬五千人,只怕能作戰的,只有那五千禁軍。那三萬廂軍,沒等開戰就會開溜的。就算他們拼死作戰,由於平時缺乏訓練,又都是些老弱病殘,根本沒什麽戰鬥力,白白送死而已。”

杜文浩眉頭皺了起來:“這麽說,實際情況是敵軍兩倍於我?”

李浦緩緩點頭,遲疑片刻,低聲道:“韓絳將軍,此前從未帶兵,也不知道番軍的厲害,過於輕敵,只怕……”

杜文浩臉色微變:“軍情緊急,傳令立即開拔!”

李浦拱手道:“末將遵命!”

李浦遲疑片刻,說道:“將軍,蘇軾怎麽辦?”

杜文浩毫不猶疑:“帶上,路上醫治,他死不了的!”

……

杜文浩已經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當夜緊急召集軍隊連夜出發,魏知縣還在夢中,得知此事,忙不叠光著腳跑出內宅,乘轎來到驛站,不成想杜文浩一行已經開拔,急忙趕到城門,得知杜文浩已經出城,率領大軍西行而去了。

寧公公隨同杜文浩大軍出城,一路上與蘇軾同車,把宋神宗的真正意圖告訴了他。蘇軾才知道,原來這年輕的禦醫,竟然肩負著新變法之責!

蘇軾對變法的態度是務實的,只要對老百姓有利的變法,他絕對不會反對,所以,對杜文浩的新法自然太不上說三道四,寧公公一番叮囑,讓他更加明白,自己雖然身為知州,而杜文浩僅僅是勾管一州常平倉,但杜文浩單就禦前正侍大夫,正五品,而禦賜紫衣金魚袋,是正三品,論級別蘇軾沒法比,論親疏遠近,蘇軾更知道自己這官就是杜文浩一句話來的。更可況,還不知道杜文浩的變法好歹,更不能妄加評判,如果變法真正有利於百姓,他蘇軾絕對是舉雙手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