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8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2頁)

龔銘心頭一凜,剛來沒仔細查看,現在才注意到空惠師太面部表情和手腳情況,的確是中風的症狀,急忙拿過她手腕,凝神診脈,又看了看她的舌苔,取來三棱金針,刺十宣穴,另用金針刺內關、三陰交、風池、足三裏。

不一會,空惠師太悠悠醒轉,嘟噥了一句,沒人能聽懂。

眾人連聲問她感覺如何,空惠師太兩眼望天,並不搭理眾人的問話,整張臉都歪曲變形了,面色異常痛苦,嘴裏只是嘟噥著,因口舌歪斜而含混不清。無人聽得懂她說的什麽。

女尼們急了,靜慈主持重病生死未蔔,現在首座大弟子空惠又很中風病倒,頓時都沒了主意,一起跪倒求龔銘大夫救治。

盡管杜文浩剛剛施展了剖腹療傷術救活了靜慈師太,但龔銘在府城名氣很響,類似於錢不收在縣城裏的名氣。遇到病患,眾位女尼和信眾們還是不由自主紛紛央請龔銘救治。

龔銘忙將眾人攙扶起來,捋著白胡須凝神診脈,片刻,說道:“空惠師太口眼斜,言語不清,頭痛抽掣,面目紅赤,煩躁,脈弦滑。乃外邪入體,傷中經絡所致,百關壅閼、痰涎痞滯。當用犀角、仙靈脾、真珠末、滑石、胡黃連、惡實、人參地丁草,白茯苓,蠶砂,甜硝,板藍根、郁金、大黃、牛黃、血竭,以胡索、玳瑁、琥上為藥引,共計二十六味,並搗研為末,用新水調下一錢匕。若能咳嗽。夜半當省人事。若是灌藥四服後不咳嗽者……唉,只怕症屬不治!”

空惠師太的弟子們頓時放聲大哭起來。

跟隨龔銘來的弟子根據他的口述,抄方後要遞給林青黛揀藥。龔銘說了聲“慢!杜大夫和錢大夫,你二位也一同會診看看。”

錢不收點點頭,診脈望舌之後,道:“龔大夫,老朽所見與你略有不同。”

“哦?請教!”

“師太忽然昏仆,神識昏昧,營衛痹滯,頭目昏暈,言語謇澀,心神不寧。論證當屬中急風,該當用透關丸方,乳香、麝香等九味,同為末,以酒一升,慢火熬為膏,更量入煉熟蜜,同和為丸,每服三十丸。溫荊芥湯下,不計時候。”

龔銘搖搖頭,望向杜文浩:“杜大夫,依你之見,師太之證是否屬於中急風?”

杜文浩搖搖頭:“師太中風,可能不是源於風邪!”

龔銘和錢不收都是一愣,相互看了一眼,龔銘問道:“中風還可源於其他?”

“是的,中風不僅可源於風邪,而且,還可源於火、痰、瘀、虛,病患平素氣血虧虛,心肝腎陰陽失調,或者憂思惱怒五志過極等等,都可導致陰虧余下,陽亢於上,內風旋動,夾痰夾火,橫竄經絡,蒙蔽心竅,腦脈痹阻,血溢腦脈導致中風,以致氣血逆亂,腦髓神機受損……”

龔銘皺了皺眉,打斷了杜文浩的話:“杜大夫所言,老朽聽不太明白。《靈樞》雲:『虛風之賊傷人也,其中人也深,不能自去,虛邪偏客於半身,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客,發為偏枯。』何曾說中風源於火、痰、瘀、虛?錢大夫,你說呢?”

錢不收點點頭,也道:“仲景醫聖《金匱要略》亦雲:『夫風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並不涉火、痰、瘀、虛。』只不過,我師父辨證,多另辟蹊徑,龔大夫不必驚訝。”

“是嗎?杜大夫用藥常常劍走偏鋒,這老朽也有所聞。只是,這個論述,恐怕……太過匪夷所思了吧?”

中風病又名卒中、偏枯,包括現代醫學的腦出血、腦梗塞、腦血管痙攣、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多種腦血管病的範疇。關於中風病因和病機的論述,宋朝前後是不一樣的。唐宋以前,以“內虛邪中”立論,認為中風是外風,是人體氣血虧虛,脈絡空虛,外衛不固時,招致風邪入中脈絡,而導致中風。唐宋之後,則偏重於內在因素,金元四大家提出了風火痰濕瘀阻絡治病的理論,發展到現代,則分的更細了。

杜文浩對治療中風,也沒多大把握,而這種理論上的爭議現在也沒太多的意義,再說在治療中風這種病症上,是中醫的傳統強項,這兩位醫道高明,肯定比自己強,也就不必獻醜了,所以笑了笑,也沒辯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