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三個老神醫

左少陽忙點頭答應,心想這掌櫃的還真會做生意,不管大生意小生意一樣的重視,一般的熱情,這才是真正做生意的料。拱手正要告辭,突然想起一件事,又回身問道:“陶掌櫃,剛才那中暑老伯的家人說,去找那『甄氏醫館』,還說這甄家是整個京城最有名的郎中,是誰啊?”

陶掌櫃笑道:“你問他們啊,甄家兩兄弟赫赫有名,乃是我大唐名醫,哥哥甄權,曾做過隋朝開皇秘書省正字(相當於國家圖書館副科級館員,負責刊正文章的正九品下的小官),後來辭職不幹了,在京城開了一家醫館。弟弟甄立言更是了得,現任朝廷太常寺丞,從五品下的高官呢!”

左少陽又驚又喜,他學醫學史知道,甄權和甄立言兄弟是唐初最有名的醫者之一,在醫學史上的名氣僅次於“藥王”孫思邈。與孫思邈一樣,都是歷史上有名的百歲老名醫。都活了一百多歲,無疾而終。養身之術一直為世人稱道,唐太宗李世民對三位老壽星醫者十分推崇的。若是能拜見這三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神醫,也不枉穿越一場了。

左少陽記不得他們生於何時了,只記得三人年紀相仿,便問道:“這兩位神醫我聽說過,但不知高壽?”

“兩人現在都是八十多歲白胡老人了,可是身子硬朗,健步如飛,飯量驚人,我經常看見他兄長甄權老爺子來東市酒館吃酒玩樂,很是逍遙。”

“再跟陶掌櫃打聽一位神醫,不知是否知曉?”

“誰啊?”

“孫思邈!”

“孫老頭啊!哈哈哈,認識認識!他經常騎著一頭掛著鈴鐺的毛驢,四處給人行醫的,也經常跟甄權老神醫到東市酒館吃酒,到藥行來買藥,是我們藥行的老主顧,整個東市藥行沒人不認識他們的。他也八十多歲了,身體也很健朗,還經常教人家一些養身之道,為人十分謙和的。”

(關於三位名醫的出生,甄權出生於公元540年,弟弟甄立言生於公元545年,相差五歲,但是孫思邈的出生時間卻說法不一,通說認為出生於公元581年,比甄氏兄弟小四十歲,但也有人考證說孫思邈活了一百四十一歲,是歷史上最有名的長壽老人,他的出生時間應該是公元541年,只比甄權小一歲,比甄立言大。本書采用後一種說法。即三人年紀相仿。)

左少陽更是驚喜交加:“我聽說,這孫思邈老神醫行蹤不定,經常隱居深山練丹,或者遊醫各地,怎麽也到了京城?”

“來了好幾年了,聽說是皇上請他來的,還要加官進爵,可是他不要,他留在京城,是為了跟京城的醫家切磋醫術,同時想閱覽皇宮典藏的醫學典籍,因為皇上說了,他可以自由出入皇家藏經閣,飽覽群書。”

左少陽嘆道:“當真是淡泊名利的閑雲野鶴,方外高人。”

“是啊。”

“不知這三位現在都在什麽地方?有機會真想去拜訪拜訪。”

“呵呵,要見孫老爺子和甄權老爺子還比較容易,那甄立言大老爺,就沒那麽容易見到了。”

“哦?這是為何?”

“甄權老爺子就在前面勝業坊開有一家醫館,平素他都在那裏坐堂問診。只不過,找他看病須是疑難重症,他的徒子徒孫都沒辦法治好的,他才出手醫治。當然,達官顯貴也是可以直接找他瞧病的。但是,如果登門拜訪,他一般是不見的。”

“為啥?”

“找他拜訪的人太多了,如果是慕名拜訪的,除非是送了厚重的大禮,否則他是不見的。很多你這樣的年輕郎中參加醫舉之後,投牒求薦,也只能把自己的得意論著留下,若是他看上眼的,便會約見,看不上眼的,只能花大價錢,才能得到他的評價指點。”

唐朝科舉實行考試和舉薦雙軌制,既要考試及第,又要有名人推薦,所以州試通過的貢生舉子們及第之後,要在每年十月二十五日跟隨刺史等地方官到京城匯報地方官考課情況,一同進京朝見。同時在京城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投遞給京城鴻儒及各科名家,以得到他們的舉薦。這就叫投牒求薦。所以,京城的鴻儒名家往往是門庭若市,擠滿了前來投牒求薦的各地舉人貢生。

左少陽笑道:“這甄權老神醫不禁架子大,而且對錢財還是比較在意的嘛。”

“那是,錢財嘛,誰不愛?這架子嘛,人家白胡子一大把了,又是當世名醫,多少肯定有些架子了,不過比起他弟弟甄立言的架子來說,他已經很平易近人了。”

“甄立言架子更大?”

“那當然,人家可是從五品的高官!太常寺丞!出門坐轎,鳴鑼開道的。而且他只給皇族和朝廷百官診病。普通百姓,花大價錢也很難請得動他看病的。”

左少陽心想,這甄立言倒是有些勢利,人各有志,人家心在仕途,也不好強求他必須服務老百姓,就好比蕭蕓飛,他劫富得的錢財是拿去捐給寺廟,就別想指望他拿去捐給窮人。這世上雷鋒似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總體上畢竟不多,要不然,共產主義早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