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章 劇毒藥材的炮制(第2/2頁)

左少陽道:“烏頭你們是如何炮制的?”

祝藥櫃斜眼瞧了他一眼笑了笑:“這炮制之法,是各個藥行的秘密,只怕不方便說罷?”

左少陽乃是大學科班出生,系統學過中藥炮制學,畢業後又在中醫院幹藥房,從事過常用藥材的炮制,對古今各種常用藥的炮制方法也很了解。特別是對烏頭、天南星等有毒的藥物的炮制方法更是注意。包括歷代醫書記載的方法都進行過研讀,所以記得很清楚。

烏頭的毒性成分是烏頭堿,易被水解,所以炮制烏頭,必須加水加熱進行蒸煮,促使水解反應從而使烏頭堿分解而達到去毒的目的。方法不同,效果相差很大。現代炮制烏頭,都是在水中浸泡直到內無幹心,然後取出用水煮沸四到六個小時,或者蒸六到八個小時,取出其中大個實心的切開,裏面沒有白心,口嘗微有麻舌的感覺才行。

唐朝以前炮制川烏、草烏、附子,主要是用火炮炙,也就是把藥材用泥巴、濕面粉之類的裹好,放在火塘邊的熱灰裏煨,直到藥材裂開。還有將藥材裹好之後直接在火上灼烤的。

這種方法的弊病很明顯,盡管高溫能使烏頭類藥材的毒性降低,但是由於熱力不好控制,燒烤時間也不好把握,火力大了時間長了,藥材容易烤焦,低了又達不到炮制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成果證明,這種簡單的燒烤的幹熱盡管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毒性,但同時也會使烏頭附子有效成分降低,而如果燒焦的話,甚至可能導致藥效成分的喪失。正確的炮制烏頭類藥材的方法是一定時間的水煮或者用籠屜蒸。

由於唐初之前的炮制方法不夠科學,導致炮制的藥材質量差別很大,很難滿足臨床要求,同樣是用一枚附子的量,如果遇到的是炮制太過的烏頭,會因為藥效成分的流失而藥量不夠,起不到預期的醫療效果,如果炮制不夠,又會引起患者中毒,所以古代醫者對烏頭、附子類大毒藥材,使用都十分謹慎,寧可不足也不能過量。盡管《傷寒論》規定的劑量很大,實際上使用卻遠遠小於這個要求,就是因為炮制方法不能讓人放心。

這倪大夫的用量在唐初已經算相當大的了,說明其膽量也的確夠大的。只是,行醫治病,沒膽量不行,有時候膽量太大了也不是好事。

左少陽聽祝藥櫃不肯說炮制方法,不禁笑了,道:“祝老伯,貴行炮制川烏和草烏,用的應該是煻灰火炮炙法吧?”

祝藥櫃又吃了一驚,瞪眼道:“你知道?”

煻灰火炮炙法是唐朝之前的炮制川烏的主要方法,唐朝中期之後,才出現了米炒、火煨、醋煮等方法,現在是唐初,所以左少陽估計他們使用的應該還是煻灰火炮炙法,果然一猜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