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1991年初的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第3/5頁)

西方一些雜志在1987年和1988年都把戈爾巴喬夫評為年度新聞人物。美國《時代周刊》在對整個80年代進行總結的基礎上,在1991年1月1日將戈爾巴喬夫評為"十年風雲人物"。這個雜志為此撰文指出:這個蘇聯領袖對整個80年代的世界局勢產生了最大的影響。也許,這是一個公正的評價。西方將戈爾巴喬夫的影響看成是積極的,蘇聯大部分觀察家則傾向於戈爾巴喬夫對國內局勢的消極影響,而且能夠找到支持這一觀點的充足根據。

1991年3月2日是戈爾巴喬夫60歲生日。戈爾巴喬夫沒有借此機會舉辦什麽正式慶典,也沒有作什麽生日總結,他的一些助手和政治局委員們來到他辦公室,向他表示生日的祝賀。在眾多媒體中,只有《工人講壇報》向戈爾巴喬夫表示祝賀,就連蘇共中央自己的報紙都對戈爾巴喬夫60壽辰保持沉默。《俄羅斯報》文章說,生日是憂郁的節日。文章作者拉季霍夫斯基感嘆道:先生們!在戈爾巴喬夫過生日的時候,你們能祝願他什麽呢?⑥政論家基奇金出面支持戈爾巴喬夫,他在《談話者》中寫道:"我冒著風險來證實,戈爾巴喬夫不僅是蘇聯,而且是整個祖國歷史的偉大政治活動家,他艱難緩慢地行進在崎嶇的路上,將身體的支撐點從左挪到右,又從右挪到左,但他的每一步都是一直向前。如果遵循多數法則,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處在生活的漩渦中,對政治發展方向和趨勢的認識常常殘缺不全,但戈爾巴喬夫對此卻完全看得清清楚楚。戈爾巴喬夫所表現出的靈活性,被錯誤地認為是他缺乏原則性和行事軟弱。但是,拉季霍夫斯基撰寫的題為《在被詛咒的位置上》的文章中,卻沒有找到這種論斷的根據。"⑦戈爾巴喬夫過生日這些日子,蘇聯中央電視台播放了名為《戈爾巴喬夫保持本色》的影片。影片本身拍得很糟糕,而且當時國家的局勢也沒有拍攝這種電影條件。托爾卡喬夫導演早在1988年就開始拍攝戈爾巴喬夫的影片,系列電影的第二集《第一任總統》計劃在晚些時候播放,影片所表現的是戈爾巴喬夫的國際活動。為領袖拍攝電影是蘇聯延續多年的傳統習慣,最早始於反映斯大林生活的電影《宣誓》,然後拍攝了介紹赫魯曉夫的《親愛的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歌頌勃列日涅夫的影片《偉大的列寧主義者》在15年以後面世,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描述戈爾巴喬夫改革行動第一部影片,但我們完全不用看這部片子,直接從戈爾巴喬夫身上就可以看到改革的結局。

作為蘇聯人民代表和蘇共中央委員,我在1991年的春天,每天要收到20~50封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這些來信的一半都是有關戈爾巴喬夫的。阿斯特拉罕的一個工人小組在信中說:"我們通過讀報、看電視了解蘇聯最高蘇維埃的工作。我們非常吃驚、憤怒、甚至發狂。你們是文化人,是聰明人,怎麽能夠不明白--再不能忍受這樣領導國家了!我們的國家正陷人深淵!為什麽我們這些普通人都明白,也看得見,而你們卻視而不見!?要完成繁重復雜的工作,需要預見能力、超越事件能力,駕馭經濟、政治、民族關系等復雜局面的能力。戈爾巴喬夫既沒有聰明才智,也沒有工作經驗,他沒有良心,沒有人格,沒有內在的文化、學識、誠信和公民責任。戈爾巴喬夫的個性是灰色的,5年之中一直都在淺薄地瞎扯,他就像石頭之間的蜥蜴一樣蛹動,國家讓他給搞垮了,遭受掠奪、被人肢解,成了整個世界的笑料。"這還不是內容最尖刻的來信。俄羅斯的一些權威報紙開始提出"戈爾巴喬夫辭職不可避免"的問題,《獨立報》政治評論員古辛撰文指出:"客觀分析國內局勢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們所能預見到的,不僅是戈爾巴喬夫政治生涯可憐的垂死掙紮,而且是人民飽受煎熬的關鍵時刻。解救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戈爾巴喬夫自己能夠意識到當前局勢的危機性質,他自願退出政治舞台。大家都己經確信,戈爾巴喬夫是無法將國家從危機中拯救出來了,他的政治形象受損、威信和影響的降低已經發展到不可逆的程度。在過去的6年裏,戈爾巴喬夫犯了很多錯誤,很多過失已經無法矯正,他的不少決定做得不合時宜,或者遲後,或者超前,這都給他的政治威信造成很大破壞。如果戈爾巴喬夫重新評價自己,他就不可避免地淪為世界大騙子的角色?這是他個人的錯誤,還是一場災難呢?"⑧

1991年的春天,戈爾巴喬夫自己曾經痛苦地思考過辭職的可能,但他考慮的是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而不是蘇聯總統。在4月舉行的中央全會上,幾個地方黨委書記相繼在發言中嚴厲譴責戈爾巴喬夫,戈爾巴喬夫意外地用手敲著桌子說:"夠了!我辭職!"然後就返回了自己的辦公室。中央全會被迫中斷2個多小時,中央委員被分成幾個小組,驚慌失措地討論當前的局勢。政治局委員都離開了大廳,他們也在開會討論這個問題。過了一個小時以後,局勢有些明朗:中央委員中就找不出一個,哪怕只是臨時擔任中央委員會領導的人物,而且沒有一個中央委員願意擔任這個領導。又過了一個小時,我們被告知:"為了黨的最高利益",政治局懇請總書記收回辭職申請,繼續履行自己先前的職責,戈爾巴喬夫答應了這個要求,原因也是"為了黨的最高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