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鼎之輕重 第三十三章 半壁江山(第3/4頁)

“家裏三個都擺不平了!現在我哪有這個閑功夫!”徐一凡也不在意張佩綸開的玩笑:“是哪家督撫這麽會下注,搶著燒了頭道香?”

“湘撫吳大徽!大帥,卻沒想到是他!兩湖的張南皮猶自猶疑,這吳大徽就搶在了前頭!終於開張了,吳大徽給大帥來咨,願意協餉一百五十萬兩!”

吳大徽這個徐一凡也算是知道,喜歡講新學,更喜歡武事,沒事兒就在督署校場練習洋槍,自稱百發百中。甲午戰事淮軍潰敗的時候,他更是上表,要重振湘軍,搜檢湖南湘軍的勛貴子弟以成軍,北上要去收復失土,和日本鬼子見個高低。朝廷也準了他的表,新湘軍才走到湖北,還沒上船,徐一凡就已經將鬼子打垮。這位湘撫很是贊嘆了一下徐一凡的武烈,這次朝廷割朝鮮,徐一凡北上保國,估計也很對這位有點血勇的巡撫胃口。既然下了決心,就搶在了頭裏,一下子報效了一百五十萬兩!

徐一凡和張佩綸對視一笑,這等事情,有了第一個人開頭,後面自然就有人跟進。更別說李鴻章已經在合肥來電表態,願意在這協餉事情上,出一把子氣力!風潮起處,天下紛紛擾攘,大多數人已經看出來氣數要變,也的確是在思變。唯一礙在其中的就是二百多年的君臣體制,現在吳大徽這個巡撫打響了頭炮,算是扯下了這最後的面子,剩下無非就是隨波而動罷了!

張佩綸猶自笑言:“其他督撫雖然還沒表態,可是也差不多了。朝廷明發上諭,要調正在鄉居的譚復生父親譚繼徇老爺子出山,從湖北巡撫轉署閩浙總督。瞧著這個意思,一是真的要大用譚復生了,二則是看能不能在大帥的兩江背後安個釘子,結果今兒已經得到消息,閩浙總督許應驥抗表,說戰事尚未結束,倭師仍盤踞朝鮮以南,閩浙之地,軍務未靖,海防仍然吃重。驟然將此等防務委之生手,恐有不測,請朝廷暫時推遲發表此項任命,軍務一旦結束,他許應驥馬上就道,進京述職————大帥,現在誰都敢跟朝廷叫板了!我瞧著,許應驥也該馬上跟大帥表態,要協餉了,閩浙表了態度,兩廣自然躲不了。兩廣、兩湖、閩浙、兩江……半壁江山,不復朝廷所有!”

“這世上,還是聰明人多啊……”徐一凡只是淡淡的附和了一句。事態發展到如此,早在他料中,也沒有想象中那麽興奮。

“大帥,下一步又該當如何?”

“等督撫們選邊站完了,請願意在我這邊的,到江寧城——或者隨便什麽地方,大家會一會,後方穩固了……幼樵,到時候我只怕不得不違背諾言了呢……”

“大帥,什麽諾言?”

徐一凡卻看著棋盤,淡淡一笑:“……進北京城。也許,到時候不需要違背諾言,這個煌煌大清,就會轟然倒下……我實在看不出,他們還有什麽辦法,能重振這殘山剩水!”

※※※

佛香閣樂壽堂內,慈禧和光緒兩人默然對坐,久久不發一語。伺候這娘倆的,也只有李蓮英一個,老太監站在不遠處,不時擦一下眼睛。

這氣氛,已經是淒涼到了極處。可是時勢如此,又有什麽辦法!

徐一凡這一招使出來,頤和園裏頭,那時節就跟被雷劈了一樣。消息傳過來的時候兒,難得慈禧心情好,新年頭一天傳了戲班子來熱鬧一下。光緒自然也伺候著,宗室貴戚,六部九卿能來的都來陪著,當是給皇上,給太後老佛爺賀歲。

戲台上面正是鑼鼓喧天熱鬧的時候兒,消息傳來。當下慈禧就幾乎跌下了榻!太監們尖著嗓子叫停了鑼鼓,戲台上面人人僵住,戲台下面也是人人有如泥雕木塑!

那個時候,只怕每個人心裏頭都轉著一句話:“大清朝,要完!”

看慈禧鐵青著臉坐在那裏不說話,光緒當即跪在慈禧身邊。伺候慈禧的貴女們個個噤若寒蟬,當時慈禧就不顧尊容體面大喊了出來:“都去投了徐一凡吧!簽個密約,他能知道。指望依克唐阿,他就馬上束手就擒。連身邊一個常伺候的格格,恨不得把心都掏給她,她也能去了江寧,這日子,還不如死了幹凈!你們倒是拿出一個法子來啊?要不然,到了徐一凡進了北京城,大家一個個兒排隊上法場!”說罷慈禧當時盛怒而去,李大姑娘還在為慈禧罵秀寧而得意呢,要湊上來獻殷勤,攙扶慈禧離開,卻被氣頭上的慈禧狠狠摔了一巴掌!

慈禧的長指甲,把李大妹子撓得滿臉是血,當時情狀,讓宮女貴婦又哭又叫,很是當場嚇暈了幾個。接著幾天,本來喜氣洋洋的頤和園,就給鬧得跟墓園子一樣!

事情逼到頭上,再怎麽也得想法子應對。先是給世鐸去電諭,要他回京待勘。意思要世鐸先頂了這個黑鍋再說。接著又是分電各地督撫,讓他們千萬不要理會徐一凡的協餉通電,朝廷撐他們的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