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鮮 第八十二章 最後一戰(四)(第4/6頁)

徐一凡拍拍他肩膀,頭一擺,示意他入列。聶士成一聲大吼,跟著他從朝鮮轉戰出來的戈什哈們紛紛策馬入列。徐一凡一句話也不說,肅然立正行禮。李雲縱回禮之後,再不回顧,大聲發令:“出發!”

千余將士,無一人回頭。夜色中策馬而前。只有聶士成回頭向西南而望,那是北京城方向:“皇上啊,您瞧見了麽?這樣下去,您爭不過大帥了呀!”

※※※

北京城。

頤和園,德和樓。

高達七丈,成三層樓高的戲台子上,正是鑼鼓喧天。頂板七個天井,地板上的地井。主台上的水井和五個方池,正滿天神佛,飄搖而降。鑼鼓點也打在分際上,京城出名的琴師楊隆壽正一臉肅然,配合著急急風的鑼鼓點兒拉著起霸的調。

誰都知道,楊隆壽是京城四名琴師之一。不是他去傍角兒,可是角兒去傍他。出場包銀和京師頂級名角兒一個價,四百兩京平!脾氣還大,沒有雲南馬蹄土讓他香夠了,別指望他出場。可是今兒,他沒了半點架子,搖頭晃腦的,拉得比誰都認真。

今兒他傍的角兒也了不得,四九城聞名的楊猴子楊月樓!誰都知道他的猴戲,有出風入雲之概。他的拿手鎮場子戲《安天會》,更是等閑瞧不著。不過今兒,可是什麽功夫都拿出來了。上一場戲,出場那一百零八個跟頭翻得是台下人目眩神迷,采聲不斷。老命都豁出來了!和他搭班的都是名角兒,演李靖的俞菊笙,巨靈神的張勝奎……這些角兒脾氣都挺那個,能把他們弄到一個台子上可不容易!領戲的往常磕頭也求不到啊。

原因無他,今兒在台下的是慈禧老佛爺,皇上他老人家色笑在一旁承歡。老佛爺還恩典在京二品以上,有實缺的大員,連同各王府的王爺,郡王,貝勒,格格們一起瞧戲。說是萬壽不過了,可是戲總得瞧一場吧,圖的就是這個樂和。

德和樓戲台下面,到處晃動的都是油光水滑的大辮子。宗室年輕爺們兒,到了這個場合也不愛戴帽,圖的就是這個瀟灑勁兒。當官的有點顧忌,領頂輝煌,一絲不苟。坐在那兒也在低聲談笑。帝黨後黨的人物差不多各自一半。在戲台下面,似乎也沒有了往日朝堂上面的隔閡。現在大清算是國泰民安,大家各安其位。各有各的好處。小鬼子也沒有了前幾個月的折騰勁兒,西洋鬼子都說要調停,他們還有幾天蹦達頭兒?要說大家有什麽心思,也就是遼左之地,那手握重兵的家夥。一天他還在那兒,大家就有一天下意識的擔心。

朝局現在初步平衡了,大家日子也還算滋潤。這個家夥卻越來越難以復制。想想都發毛。幾萬兵擺在那兒,就算他沒那個心,誰不擔心他進京來一勺將大家燴了?偏偏現在還沒法子對付他!

老佛爺今兒欽點這出《安天會》也是其來有自。東海出了一個天不管地不收的潑猴,攪了王母娘娘的蟠桃盛宴,最後還是將這潑猴壓在五指山下……老佛爺也得討個好口采嘛!這些日子,朝廷誰不覺著都給那海東潑猴逼得步步退讓?

戲好,角兒好。大家幹脆就放開懷抱,樂上一天吧。管他媽的在遼南誰勝誰敗呢。

戲台上,楊月樓已經出場,正唱道喜遷鶯的曲牌,一副雲遮月的嗓子:“望瑤池祥雲籠罩,見蒼松翠柏陰交……此處正是瑤池,有兩個童兒在此把守,豈可放我進去,這這這……”

加上他那身段,那做科,不愧是楊活猴之名,兩句唱罷,已經是滿堂的采聲!

慈禧端坐在二層的蓮花座上,身邊全是鶯鶯燕燕的宗室貴婦貴女。李大姑娘和秀寧侍立左右。光緒坐在她斜前方的座兒上,都在偷眼瞧著慈禧臉上神色。看她露出笑容叫好,頓時個個拍掌喊好。李大妹子開口,一口保定鄉音:“老佛爺,這麽好活計,應該賞!”

聽到她開口,宗室貴女都腹誹,這麽個一腦袋高梁花子的丫頭,居然得老佛爺寵愛,真沒天理!

慈禧笑呵呵的,一臉慈祥:“是該賞,是該賞!你說該賞多少?”

李大妹子眨眨眼睛:“賞五十兩?”

慈禧一笑,秀寧在旁邊笑道:“小鬼子現在只能求和,朝中眾正盈朝,國泰民安,老佛爺,給您求個情,多賞點兒吧!”

“這丫頭,還是這麽可人意思,瞧瞧多會說話?”慈禧大笑,指著秀寧對在座兒的貴婦說。貴婦們都點頭,心裏頭那醋火冒得更高:“一找不著男人的老姑娘,偏偏這麽招老佛爺喜歡!老天爺都瞎了眼!”

慈禧招手:“蓮英哪,去拿二百兩散的,裝籮裏,賞他們一把吧!”

坐在前面的光緒一直在陪笑,腰彎得跟蝦米似的。下面突然有個二品大員聽到長隨說了幾句什麽,悄悄回頭朝上面看了一眼。光緒除了照應著慈禧神色,一團神的還留意著那邊。看到訊號,看到了那官兒的暗示,陪笑著站起身來:“老佛爺,求您發個慈悲,兒臣坐久了……”